放大圖片
■胡總對本世紀頭20年經濟發展提出更高增長目標,人均GDP比2000年翻兩番。圖為上海南京路繁華街景。資料圖片
【本報十七大報道組北京15日電】胡錦濤總書記今日在十七大報告中全面勾畫出中國未來13年的經濟發展宏圖,對本世紀頭20年的經濟發展提出更高增長目標。此間經濟分析人士指出,與十六大相比,十七大經濟發展目標有4大變化,實現2020年經濟增長目標後,中國經濟總量將穩居世界第3位。
在本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是2002年中央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的。分析人士指出,經過5年的發展,本次十七大再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的奮鬥目標」,已與十六大有所變化。
變化一:GDP翻兩番→人均GDP翻兩番
5年前的十六大報告提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當時,沒有使用「人均」一詞。
分析人士也認為,「人均」概念的使用,表明中國決策者更加注重考慮經濟之外的社會因素,比如人口增長的問題。
莊健說:「這一目標的提出是基於最近幾年經濟的快速發展而確定的。」胡錦濤2005年在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開幕式上發表題為《加強全球合作促進共同發展》的講話時說,中國將在15年內使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至3,000美元左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人均GDP為7,078元,按當年匯率折算為約856美元。如果2020年實現翻兩番,那麼到時候人均GDP應該達到3,500美元左右。
分析人士說,「新的目標比原來更高了,比『十一五』規劃更進了一步,這一目標的提出是建立在堅實基礎上的,實現這一目標很有把握。」「十一五」規劃提出,到2010年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從2003年到2006年,中國經濟已經連續4年保持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到去年底,人均GDP已經超過2,000美元。
變化二:「生態文明」首入政治報告
經濟發展思路,首提「協調發展」,將降低能耗、保護環境作為發展前提。
十七大報告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與「優化結構、提高效益」並列為經濟發展的基礎。「生態文明」這一概念首次寫入了黨代會的政治報告,此舉被認為有利於著力解決中國發展新階段面臨的一些突出問題。而十六大報告僅提及「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這一改變意味著「協調發展」貫穿未來經濟改革。
變化三:改善民生成為改革主線
報告著重強調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十六大報告僅零星提到要改善人民生活,不過隨著讓民眾分享改革和發展成果成為近年來中央政策制定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後,改善民生、促進公平成為改革的一條主線,可以預見十七大期間中央將下大力推動相關改革。
變化四:明確基本消除絕對貧困
十七大更明確提出,基本形成終身教育體系,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