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破解「住房難」,廈門在全國首創了保障性住房建設。目前廈門市已開工建設12個項目,可提供保障性住房3萬多套,這個數據相當於「十一五」期間,社會保障性住房數量將佔到新增住房供應量的20%。 梁偉 攝
文: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特約記者 古霞
引言 科學發展,共建和諧,已經成為中國的最強音。中共十七大實現了「黨心」和「民意」的對接,有望從制度構架上更切實有效地為老百姓解決一系列民生熱點問題。而如何破解住房難、看病難、上學難、行路難四大難題,則成為檢驗各級政府的智慧與作為的標杆。近年來,廈門市以「敢想」、「敢為」的魄力主動出擊,在破解「四難」上做出了有益嘗試,為十七大「民生盛宴」提交了一份突破性的滿意答卷。本報將從今日起,推出「聚焦海西之廈門觀察」專欄,對廈門市破解「四難」上的創新實踐,作一次較為系統的回顧和解讀。
「我們結婚吧!」10月12日,在廈門一家台資企業工作的劉妍,收到了男友李曉凌的短信。李曉凌是看了當天的一則報道後有感而「發」:「廈門將擴大住房保障覆蓋面,將農民工困難家庭和新畢業大學生納入住房保障體系」——說這番話的是廈門市國土房產局局長林長樹。
和很多都市年輕人一樣,李曉凌和劉研相戀多年,2006年兩人碩士畢業後,薪水加起來也追不上商品房的房價,一直當「無殼蝸牛」,也不敢結婚、生子。被稱為「中國安居新藍本」的廈門市社會性保障住房建設,讓他倆和很多與短期內無望購買商品房的人,重新燃起了「擁有自己一個家」的希望。
3年內供逾4萬套保障房
據了解,目前廈門市規劃建設社會保障性住房17個項目,總用地面積14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47萬平方米,未來三年內可提供住房約4.1萬套,意味著約有4萬戶中低收入家庭可以享受到此一政府福利。如今已開工12個項目,總投資123億元人民幣,可提供3.5萬套社會保障性住房,大部分將在明年底建成。
廈門市社會保障性住房由政府規劃和提供,限定建設標準、供應對像和銷售價格或租金標準,主要分為保障性商品房、保障性租賃房、廉租房和安置房等類型,提供給本市戶籍中低收入群體,具有嚴格的准入條件。廈門市的設計思路是:向有一定經濟能力的中低收入家庭及特定對象中住房困難戶,提供社會保障性商品房;向既不屬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又無經濟能力購房的低收入家庭,提供社會保障性租賃房;向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住房困難戶提供廉租房;為剛參加工作的公務人員和引進人才解決過渡性租賃房;結合舊城改造,通過拆遷安置,解決和改善該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也令什麼層面的人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其居住的房子。
目前,廈門市中低收入家庭申請保障性住房共1萬2千多戶,其中八成五以上申請保障性租賃房。當地官員近日稱,廈門市已經把佔城鎮人口四成的住房困難家庭納入了住房的保障範圍,超過國家規定的比例一倍。按照目前的申請情況,在建項目已經能夠滿足所有中低收入家庭的需要。為了惠及更大群體,廈門市還將考慮把部分大企業或高新技術企業員工,以及來廈工作一定年限的外來人員住房困難問題一起納入保障範圍,進一步完善分層次、多元化的住房體系。
多選擇黃金地段蓋樓
專供中低收入階層的保障性住房,廉價、偏遠似乎應當是她的代名詞,但廈門的決策者並不這麼想。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何立峰說,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不僅要讓他們有地方住,還要讓他們住得好、住得下去。於是,廈門市社會保障性住房選址按照最適宜居住的環境和最便捷的出行原則,拿出最好的地塊規劃建設:高林居住區,緊鄰「廈門新客廳」——五緣灣片區,集美濱水小區,旁邊就是廈門「新名片」園博園;古樓公寓,地處廈門配套齊全的前埔小區之內;湖邊花園,地處風景秀麗和交通便捷的湖邊水庫;觀音山公寓,位於廈門建設中的現代商務中心地帶……在不乏風景資源的廈門,保障性住房所處的位址大都稱得上「黃金地段」。
「在這樣的黃金地段給低收入戶蓋房子,出乎了大多數人的預料,不過這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廈門是大家的廈門,不只是屬於少數有錢人。」廈門市民林麗琴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