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廈門市正在建造的出島新通道—杏林大橋全長約8.53公里,其中跨海大橋長7.48公里,2006年3月15日動工,2008年底建成通車。它能通汽車,能走火車;能快速出島,能停車觀景。杏林大橋,這座未來功能最多的大橋,也因外觀如 「M」形蜿蜒海上,被視為廈門最「柔」的大橋。 王協雲 攝
文: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 武毅田
20年前,廈門島130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30萬人,目前已增加到200多萬人,同時汽車保有量至2006年末已增到約19萬輛,且每年以上萬輛速度遞增。與20年來廈門的經濟水平和城市規模的迅速發展相比,如今每天穿行於城市中的巨大車流,不僅考驗每一個出行的市民,更考驗著廈門的城市交通和環境指數的承受力。
作為一個島城,廈門的土地資源堪稱「寸土寸金」,面對的堵塞車、打的難等交通難題,並非用簡單的路面拓寬就能解決,尤其是在今天的「汽車時代」, 「路」、「車」、「人」之間的取捨比例,都成為成功破解「交通難」的關鍵。
針對此,廈門創造了自己的破解思路,以靈活而具有彈性的「加減法」破局,不僅在改善交通環境的硬件條件上加大投入,還通過制度、管理、服務等方面減少交通負擔。諸項措施如同國手佈局一般,全方位、多層面,還同時兼顧了眼前和長遠。
據有關部門透露,2010年,隨著快速交通線路的投入使用和智能體系的建成,廈門的交通攻堅戰將有望取得階段性勝利。
主打「綠色快速交通」
記者觀察到,近兩年來,廈門在城市道路、橋樑建設上加大力度。僅今年全年就安排固定資產投資850億元人民幣,用於大中型交通工程、城市交通主幹網的建設。
據廈門交通委副主任楊名炎介紹,廈門未來將形成以公共交通為主體的「綠色城市交通」發展模式,以包括快速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統在內的大運量快速客運系統為骨幹,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車、輪渡多方式協調互補的公共交通運輸體系。預計到2020年時,公共交通系統佔城市全方式客運出行比例將由現時的27.5%增加至45%,公共交通將成為近半市民出行的首選,亦可緩解城市交通擁堵的現狀。
資料顯示,廈門今年將在固定資產投資中安排相當比例的資金用於城市綜合交通體系的建設,特別是公共交通設施等方面的改善。
據了解,今年以來廈門交通部門對38條重複率較高的線路進行了優化,形成15條新線路,以緩解重複交通帶來的幹道擁擠狀況。與此同時,廈門計劃將新建17個大型公交樞紐站和13個小型公交樞紐站,較現有數量增加1.6倍和3.3倍,以適應未來快速公交與小型公交的順利接駁,提高出行效率。
BRT明年啟用 建「1小時經濟圈」
記者了解到,廈門快速公交系統BRT(Bus Rapid Transit)日前正式動工,成為廈門破解「交通難」推出的空前力作。一期工程共建成5條線路和1條聯絡線,全長157公里,貫穿廈門島內外,預計將於明年9月份前竣工投用。
據廈門BRT指揮辦公室副主任康濤介紹,BRT系統擁有快速便捷和專用空中車道,建設周期短,載客量大,是介於輕軌交通與傳統巴士交通之間的折中選擇方案,最適於承擔改變人們出行結構、實現「公交優先」的有效載體。同時在廈門建BRT每公里造價僅需2700萬元,而建每公里地鐵則需5億元,相較地鐵每小時載客3萬人,BRT每小時的載客量亦可達到1.5萬人,大大超過公交車每小時2000人的載客量,亦有利於降低人們的出行成本。
專家表示,該系統建成後,聯繫廈門島與島外各輔城中心間的出行時間將控制在45分鐘之內,廈門可真正實現城市內「1小時經濟圈」。
財政貼補 降全民出行成本
記者從交通部門獲悉,廈門目前也正參考杭州等部分城市著手進行公共交通的票制改革,普惠市民。
有關專家分析稱,北京市目前的的公交車票起步價已經降為0.4元,學生等優惠群體僅需0.25元,堪稱目前在糧、油、氣市場一片漲價聲中的創舉。而以廈門目前公交車票價為例,三口人家每月公交車費最少需180元,如每日還需往返廈門島內外,每月最高需720元,對於普通家庭來說,確實壓力較大。
據楊名炎透露,廈門將有望每年從土地出讓金或財政收入中按照一定比例拿出轉向資金,用於城市公共交通投入,在對學生、老年人、殘疾人和傷殘軍人等群體實行優惠貼補外,還將考慮實施公交低票價政策。目前,有關部門正就該政策進行調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