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胡錦濤總結改革開放鼓舞人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20]

楊志紅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副主席 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婦委會主任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對改革開放進行了精闢總結:「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胡總書記的話,十分鼓舞人心,完全符合包括港人在內的全體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共同願望。

 上世紀70年代末,中國這個文明古國推開國門,清晰地看到了正在飛速發展的世界,不甘落後的中華民族由此開始了改革開放的征程。改革開放近30年,中國實現大跨越、大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準迅速提高、國際地位日益上升,這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極其輝煌的30年。因為改革開放,中國只用30年的時間就走了發達國家上百年走過的路。改革開放是民意所向,老百姓從改革開放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讓中國重回計劃經濟的老路,已經沒有可能。30年來,不僅內地同胞,而且包括港人在內的海外炎黃子孫都積極參與改革開放,得益於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利在當代 功在千秋

 對「摸著石頭過河」的中國改革開放而言,如今已經到了關鍵時刻。經濟的「黃金發展期」與「矛盾凸顯期」雜糅而來。正如胡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開放在取得巨大成功、經濟發展欣欣向榮、人民生活總體改善的同時,社會矛盾加深,貧富差距急劇擴大,向兩極分化邁進,腐敗和權力資本化迅速滋生,蔓延擴大。隨著分配不公造成的社會矛盾加劇,質疑改革的一些聲音出現。個別極左人物的言論之所以擁有市場,迎合了現代化進程中某些被邊緣化或利益受侵害群體的不滿情緒。

深化改革 擴大開放

 在關鍵時刻,胡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開弓沒有回頭箭。胡總書記對改革開放作出精闢總結,是向世界再次宣示:中國的改革開放毫不動搖,不會停頓和倒退。的確,不改革開放,中國就沒有出路。一個改革的中國,正在積聚科學發展的能量;一個開放的中國,越來越融入世界的舞台。中國在改革開放過程中確實出現了一些問題,但這些問題和困難不是改革開放的錯,恰恰相反,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通過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來解決。

改革開放維護本港繁榮穩定

 胡總書記對改革開放的精闢總結,也引起了港人強烈的認同和共鳴。從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起,港人就積極參與改革開放,得益於改革開放。2002年3月15日,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在記者會上指出:「在70、80年代的時候,香港對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所作出的貢獻是第一位的。」對此要補充的是,香港一直是內地最重要的經貿夥伴和對外的窗口、橋樑,而內地的改革開放也為香港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促進了香港經濟的發展。祖國的改革開放對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同時,香港與內地也形成了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雙贏格局。

 在70、80年代的時候,可以說,如果沒有香港,沒有一大批港商在其中的推波助瀾,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絕不可能像後來呈現的那樣如此迅速與順利地展開。改革開放30年來,港資以及通過香港進入內地的外資,佔國家利用外資總量的41%。近些年來,港資佔內地引進外資的比重雖有下降,但仍然排在第一位,且絕對量不斷增加。目前,香港是內地第四大貿易夥伴、最大的外資來源地、最重要的經濟合作夥伴和內地投資的最大目的地。

加強融合 互利共贏

 10年來,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下,香港與內地交流與合作不斷向深層次、寬領域拓展,兩地人流、物流、資金流加快,開創了互利共贏的新局面。從「投資內地」到「北水南調」,香港與內地的經濟關係已由早期的港資單向注入內地,發展到更活躍、全面、深入的雙向互動。統計數字顯示,截至去年底,內地對香港投資存量已達400億美元,佔內地對外投資的57%;累計在港上市內地企業達367家,市值60,170億港元,佔香港股市總市值的48%。這不僅擴大了香港證券市場的規模,而且優化了其上市公司結構,有利於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事實上,廣義的「北水南調」現象並不止於資本市場,還包括了內地企業和民眾在港置產、消費的增加。個人遊也如同打開了水龍頭,讓內地的財富流入香港。大批內地遊客在香港經濟復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所謂「北水」包括了內地的「政策水」、「資金水」、「人才水」,這使香港的優勢進一步增強,強有力地支撐內地與香港的共同發展。

 胡總書記總結改革開放鼓舞人心,加強了港人對「一國兩制」方針、對祖國與香港美好前景的信心。(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