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0月2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為《色,戒》自辯 張愛玲私物曝光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0-22]
放大圖片

 ■張愛玲在港大讀書時的樣子。

文/攝影:張 曦

 李安的一部《色,戒》萬眾矚目,原著作者張愛玲也像一個塵封多年的抽屜,被人打開,尋找記憶。

 過去一周,張愛玲母校香港大學,特別舉辦了「張愛玲的香港傳奇(1939—41)」展覽。秋日陽光灑進港大圖書館的展場,照射出一代文壇才女在港大的半生緣。

 最為矚目的是,展覽首次曝光了她1978年發表《談〈色,戒〉》的親筆自辯初稿,濃重筆墨間,讓人看到自言「不愛辯論」的她,慎重回應外界對《色,戒》「歌頌漢奸」的抨擊。同時,還展出她多張手稿、不同版本的著作、相片、證件,以及從未發表過的個人筆記。

 大部分展品的提供者——張愛玲遺產監管人宋以郎,亦從一件件珍貴遺物中,道出張愛玲鮮為人知的心路歷程。

 重開抽屜「窺尋」舊物,總有許多驚喜在裡頭。

香港 創作土壤

 張愛玲曾在散文《我看蘇青》中寫道:「我做了個夢,夢見我又到香港去了,船到的時候是深夜,而且下大雨。」對於香港的懷念,是因為這裡為她提供了一片滋養創作心靈的土壤。

 展覽中,記者找到了她於1939年入讀香港大學的學生申請表。當時的她進入港大文學院,成績優秀,但完成首兩年課程後,卻因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而被逼停學。

 港大文學院院長雷金慶教授說,根據張愛玲的學生成績記錄顯示,她在文學院念書時成績優秀,特別是中國文學、英國文學及歷史科。

 漫天烽火中度過圍城下的港大生活,1942年張愛玲返回上海後,兩年間創作熱情迸發,寫了十篇小說和二十九篇散文,分別收錄於《傳奇》中短篇小說集和《流言》散文集。這些作品瀰漫著的香港風情,包括香港大學的校園和宿舍、港島半山、巴丙頓道、寶珊道、淺水灣酒店,都是她大學時期的所見所聞。

 當時還是她寫作的黃金期,發表了重要作品,如《傾城之戀》、《金鎖記》、《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傳奇》、《流言》等。

《談〈色,戒〉》 自辯言

 展覽趁電影熱潮而舉辦,其中,張愛玲曾為小說《色,戒》作自辯的手稿,自然是重頭戲。因為在張愛玲一生中,只書寫過兩篇回應批評的文章,《色,戒》自辯最為暢快。

 小說《色,戒》於1978年4月在台灣《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發表後,立即引來外界指控張愛玲「歌頌漢奸」的猛烈抨擊。為捍衛寫作尊嚴,同年10月,她罕有地用筆墨進行反擊,以《談〈色,戒〉》一文作自辯,並寄密友宋淇夫婦共同修訂。

 宋淇之子宋以郎,此次將這珍貴手稿曝光於眾。細看《談〈色,戒〉》的初稿內容,短短兩千字四頁紙,落筆卻濃重,並有修改多處的痕跡,可以看出當時張愛玲內心暗湧。

 她於開篇提出疑問,「小說裡寫反派人物,是否不應當進入他們的內心?殺人越貨的積犯是自視為惡魔,還是可能自以為也有逼上梁山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寫實的作品裡反派角色是否應當醜化?」為「漢奸」易先生作自辯分析。

 對於女主角王佳芝的「一時心動,喪失理智」,色誘漢奸卻喪失性命,其實也有來由。「喬裝已婚婦女,失身於一個同夥的同學,對於她失去童貞的事,同學的態度相當惡劣……連她比較有好感的鄺裕民都不能免俗,讓她受了很大刺激。」

 她在文末自言「最不愛辯論,又寫得奇慢」,卻落筆辛辣,直擊批評文章中的每處細節,如回應對方「吃辣便是吃血」之意時,反問:「吃番茄也是吃血?」淋漓盡致,不吐不快。

 宋以郎回憶,據父親所言,當時初稿剛寄出,還沒等父母回覆,張愛玲又以一貫「脾氣」,改寫了第一與第三頁補寄過去,然後陸續作慎重修改,在十一天內先後寄出四封修訂稿。

 「看得出她當時非常著急,長期獨自生活自覺自己不熟悉政治,內心有點怕當年的政治情況。台灣又是她最大的市場,若在文化界被攻擊不出聲,等於默認。」

 後經宋淇多次指點,修改了兩個月後,自辯的最終版《羊毛出在羊身上——談〈色,戒〉》刊登在《中國時報》上,那句「小說寫反派人物,是否不應當進入他們的內心?」已道盡所有。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