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中共十七大與「老三屆」群體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01]

何亮亮 鳳凰衛視評論員

 對於「老三屆」來說,相對早熟的政治覺悟、對中國社會特別是農村的感性理解,對知識的渴求,國家、民族命運與自身命運的榮辱與共,也造成了「老三屆」與他們的前輩、後輩都有不同的共同氣質:心繫天下、關心國事、勇於改變、堅韌不拔。隨著中國黨政體制的進一步規範與制度化,特別是由十七大開始形成的有序世代交替,「老三屆」的政治精英,在今後十幾年都將在中國的中央和地方高層扮演重要角色。

 上周一閉幕的中共十七屆一中全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包括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與軍委成員。在常委、政治局委員與書記處書記中,40年代末、50年代前期出生的一代佔了不小的比例,他們都屬於中國的「老三屆」群體。

老三屆群體逐漸在政經位置嶄露頭角

 所謂老三屆,是指1966、67、68年這三年的城市初中和高中學生,也就是一共六屆中學生,有數千萬人之多。這個龐大群體的特殊性質,無論在中國歷史上,還是國際範圍內,都是空前的。數千萬中學生,在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在從少年成為青年的關鍵時期,突然停止了正常的學校學習生活,捲入了一場文化大革命,接著又被動員到農村去或進入工廠,少數幸運的則成為軍人。文革之後恢復高考的第一年,大批「高齡」的「老三屆」考生趕上了遲來的歷史機遇,進入大學,實現了當年的理想。80年代前期,大批接受了高等教育又有豐富實踐經驗與人生經歷的「老三屆」進入了中國社會的各個領域,也包括官場。如今,在中國社會各個領域和階層,「老三屆」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成為骨幹的「老三屆」非常普遍,而在城市裡下崗和退休成為弱勢群體的「老三屆」更多。這樣的特殊群體,只能產生在特殊的年代,也就是文革時期的中國,因此不僅是空前的,也是絕後的。

 對於「老三屆」來說,中斷學業,過早地進入社會,飽經政治風雲的變化與洗禮,在中國社會的最底層——農村從事體力勞動,固然是不正常的社會形態的產物,但是相對早熟的政治覺悟、對中國社會特別是農村的感性理解,對知識的渴求,國家、民族命運與自身命運的榮辱與共,也造成了「老三屆」與他們的前輩、後輩都不同的共同氣質:心繫天下、關心國事、勇於改變、堅韌不拔。

特殊經歷鑄就自強不息的特質

 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的習近平和李克強,分別在陝西和安徽的農村基層當農民6年和3年。陝西和安徽的農村,即使在中國經濟還比較落後的70年代,相對地更貧窮落後。能夠在這種逆境中自強不息,正是「老三屆」普遍的特點。在中共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只有張德江是「老三屆」知青出身,本屆新的政治局委員和書記處書記中,劉延東、張高麗是大學畢業後在工廠基層當工人,王岐山、汪洋、李源潮、薄熙來、令計劃等都是70年代在農村插隊落戶或在工廠車間當工人,恢復高考後進入大學的。在新一屆政治局當中,三分之一的委員是「老三屆」、五十歲左右的政治精英。在十七屆中央委員會中,超過一半是新人,其中有相當部分是「老三屆」。

 「老三屆」都是1949年以後開始接受教育的,完全是在新中國的體制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從童年開始就經歷了反右、大躍進、文革等重大歷史事件,更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和支持者,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推動力。他們見證了中國的進步和變化,見證了中華的復興。可以預見,隨著中國黨政體制的進一步規範與制度化,特別是由十七大開始形成的有序世代交替,「老三屆」中的政治精英,在今後十幾年都將在中國的中央和地方高層扮演重要角色。從中共十九大開始則60年代和70年代出生的一代,也就是文革後成長起來的一代,將接替「老三屆」這一代,繼續引領中國的現代化事業。(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