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1月25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醫情識趣:非典型情緒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1-25]

李永堅

 筆者在大學時代,很多同學在醫學院考試前夕,都會出現肚痛和肚瀉等情況,而在飯後,如廁後,肚痛便會消失,整個人也如釋重負;當壓力或考試過後,病徵便會消失或好轉。他們其實正是腸胃焦慮症(腸易激症)患者。

 中文大學研究指出,本港約有廿七萬人患有腸胃焦慮症。女性、低學歷、低收入及失業人士患症的風險較高。一般醫生對腸胃焦慮症認識不足,病人求診時只當一般腸胃病診斷,因而延誤治療。

 腸胃焦慮症,又名腸易激症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屬身心症的一種。當患者遇到壓力時,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失調,影響腸胃蠕動的規律,引起腸胃徵兆:胃痛、「胃抽筋」、胃氣多、肚瀉、肚漲、肚痛、便秘等等,多誤以為是腸胃病,家庭醫生亦可能忽略了情緒變化和腸胃徵兆的關係,而誤診為普通腸胃炎,不能根治問題,因而延誤治療。

 一些腸易激症患者或會浪費不少時間及金錢於身體反覆檢查上,還常帶備腸胃藥物,有些為免尷尬,避開與朋友或同事外出用膳,因而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社交生活,苦不堪言。

 許多腸易激症患者都在煩惱和壓力下生活,且同時患上情緒病,如抑鬱症和焦慮症等。醫生會使用多管齊下的方法作治療,令病者得到痊癒。患者應先遵從醫生吩咐,作出適當檢查,但必須相信醫生的評估和檢查報告,無需過分恐慌和多疑,然後再尋求正確的精神科專業治療。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