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剛 資深評論員
葉劉淑儀代表建制派參加立法會港島區補選,雖然落敗,但是以今次補選陳葉兩人的得票結果分析,明年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在港島區的選情非常樂觀。假設明年選舉,兩大陣營的得票與今次補選相若,反對派四人參選,每人平均得票是四萬三千九百六十九票,建制派三人參選,每人平均得票是四萬五千八百五十票,議席分配將是建制派三名參選人首先出線,反對派四名參選人排在後頭,只能有三人獲選。而且建制派組織能力強,票源分配較為平均,所以優勢更大,可穩佔前三名位置。
葉劉淑儀代表建制派參加立法會港島區補選。雖然落敗,但撇除這幾個月的一時得失,從長遠和大局而言,卻取得非常可觀的成績。如果以今次陳葉兩人的得票作為基礎來分析,明年的立法會選舉建制派在港島區的選情非常樂觀。
上屆建制派的總得票比反對派的少約七萬票,但結果卻是平分六個席位,一般都歸咎反對派之間互相勾心鬥角、互不信任。再加上一點好運氣,建制派才可以跟反對派打成平手。所以明年建制派能否力保三席,一直都是備受關注的問題。但從今次補選的得票看來,建制派極有可能力保三席。反對派縱使今次贏得補選,對明年立法會選舉爭取四席並無幫助。
立會選舉不能簡單地以得票多寡作推測
今次補選因為兩大陣營全力以赴,而且新聞性高,所以選情很容易被炒起,令到投票率高達五成二,這已非一般的補選的選情,而是跟正式選舉無異,所以得票率對明年九月選舉非常具參考價值。
今次選舉,反對派得票較高,有十七萬五千多票,建制派取得十三萬七千票,兩者相差三萬八千票,從最簡單的印象來判斷,反對派得票較多,在比例代表制下,分得的議席也應該比建制派多。但到實際的分配運作過程中,卻不能從簡單的「得票多,席位多」來下結論。更重要的條件,是多取幾多選票,才可以獲得分配多一個議席,是多一票,十票,一百票,一千票,還是一萬票?席位分配是數學上離散的概念,而不是連續的概念,也就是議席只能以一席來分配,而不是半席,四分一席,八分一席等無限細分。港島區只有六席,平均是百分之十六點六選票才可以分得一席。但當得票不是剛好出現一成六或其倍數時,就要用相對的概念來分析,而不能以最簡單的現象,看哪一陣營得票表面上較多,而要仔細去分析相對的公平性。
以「三比三」分配議席更公平合理
我們以今次補選的得票分佈作為明年立法會港島區選舉的藍本,如果維持兩邊各得三席的情況,反對派內每位成功獲選的議員的平均得票是五萬八千六百票,而建制派每位獲選的議員平均得票是四萬五千八百票,兩者相差一萬二千票。驟眼看來是反對派吃虧,因為每位議員的平均得票較多。
但事實卻不然,因為除了三對三的分佈之外,唯一可替代的情況是反對派取四席,建制派取兩席。在這情況下,反對派四名獲選議員平均得票是四萬四千票,建制派的兩名議員平均得票是六萬八千多票,其差距擴大至近兩萬五千票。如果一萬二千票的差距是對反對派不公平,那麼兩萬五千票的差距就更令建制派吃大虧。在不能把議席無限細分,而一定要以四對二和三對三兩種模式來分配議席,三對三是遠比四對二公平,也更為合理。
就算不去討論公平和合理,而從實際的議席競爭來分析,以今次補選得票來做參考,建制派也應拿取三席,其運作如下:
建制派穩佔三席大有希望
反對派如果目標是四席,就必須派出四人參選,同樣,建制派以三席為目標,參選人數也起碼是三人。假設明年選舉,兩大陣營得票跟今次補選一樣,而各人也獨自參選,把所有選票計算到自己的名下,那麼兩大陣營的候選人的得票,在上面的圖表中已顯示出來。反對派四人參選,每人平均得票是四萬三千九百六十九票,建制派三人參選,平均得票是四萬五千八百五十票。實際投票當然有差距,但從概念和理論上來分析,議席分配將會是建制派三名議員首先出線,反對派四名議員將在後頭,無論如何爭,也只有三席,從理論回到現實,建制派組織能力較好,分票可望較為平均,所以優勢更顯,更穩佔前三名位置。
從相對和動態的選票分析,今次補選的選票分佈,對建制派明年穩守三席非常有利。(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