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上市公司數 3年負增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7-12-18]

 【據中通社17日電】截至今年10月底止,台灣上市公司家數連續三年負成長,敬陪「四小龍」末座。當局官員也承認,這對當局是一個警訊,如果形成趨勢,台股會進入惡性循環。

 據報道,隨著近幾年亞洲新興市場崛起,資金開始產生排擠效應,加上島內政治紛擾、兩岸關係僵化未解、赴陸投資40%上限遲不鬆綁,即便台灣上市公司今年前三季獲利已破兆元新台幣、肯定續創歷史新高,但台灣企業家在台籌資意願卻是愈來愈低,轉而前往香港上市。

擴廠需求降 籌資金額減少

 由於上市家數比下市家數來得少,截至今年10月底為止,台灣上市家數僅681家,比去年底的688家還要少7家。同期包括香港、新加坡、韓國則有兩位數的數量增長,台灣卻連續三年負增長,居於四小龍之末。

 台灣金管會官員指出,島內產業外移狀況普遍,而不少廠商轉為設計、研發中心,或是往較高階製造發展,至於低階則以成本考量,移往較具經濟效益之處,因此台灣擴廠需求降低,籌資金額也有減少狀況。不過官員也坦承,「過去是爛公司才下市,現在是好公司也要下市,且有能力出走」,如果形成趨勢,台股會形成反淘汰而進入惡性循環,絕對是一個警訊。

強求績效 不理公司「品質」

 另外,去年台灣新上市的11家公司中就有近半數公司獲利衰退,但由於「行政院」去年訂出3年內新增250家企業上市櫃的目標,其中上市3年內要增加90家、上櫃則要新增160家。為了趕績效,11月、12月大量公司新上市,卻也引發了「趕鴨子上架、鴨肉品質不一」的質疑。

 法人表示,去年上市家數負成長,不但上市家數少、下市家數多,這些新上市的少數公司不論在股價、獲利表現,均令人不敢恭維。有學者質疑,設定新上市櫃公司目標家數,這種政策對相關單位形成壓力,為了達成政策使用,可能會產生「品質不一」問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