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月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網絡文學興起 80後稱霸文壇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1-09]
放大圖片

本報駐廣州記者 任田

 過去的一年,一份名為《2007中國作家富豪榜的榜單》引起許多關注(詳情見表),與這張25人的大名單中的7位有合作關係的金牌書商路金波,是中國文壇中唯一能撬動這座文字金山的人。而路金波並不滿足於此,在年底所剩無幾的日子裡,他再次召集旗下數位百萬銷量級作家—韓寒、石康、蔡智恆、蔡駿、饒雪漫、滄月等踏上征程,共遊喜馬拉雅地區,該活動將在2月7日全部結束,作家們會在回程以後每人寫下一個故事集結成書,名為《七喜》。

 路金波旗下「七劍」,包括饒雪漫(路擁有其全部作品文集版權及08年新作版權)、王朔(路擁有其全部作品文集版權,07年出版《我的千歲寒》)、蔡駿(路擁有其全部作品文集版權及合作某本雜誌書)、韓寒(路擁有其全部作品文集及新作版權)、畢淑敏(剛出版《鮮花手術》)、安妮寶貝(已出版《蓮花》《素年錦時》)和海岩(路擁有其全部文集版權)在2007年的版稅總收入超過2,800萬。與此金錢與青春交相輝映的場面相比,07年杪在浙江紹興烏篷船裡頒獎的第四屆魯迅文學獎似乎顯得光芒黯淡,該獎評選出來包括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評論和外國文學翻譯等七個獎項共有32人獲獎,被批評家抨擊有「分豬肉」嫌疑,儘管分豬肉和得豬肉的人齊聲高呼「真正的意義在於榮譽」,但實際上,單項獎金只有一萬元,讓許多人都難以提起興致。

 魯迅文學獎裡「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獲得者朱曉軍最令媒體關注,他的作品、反腐報告文學《天使在作戰》以上海「打假醫生」陳曉蘭的經歷為線索,揭露了中國當前的醫療腐敗,矛頭直指藥監系統。曾有人擔心:反對醫療腐敗,是否有悖於「主旋律精神」?評委會當即反駁道:誰說中國的反腐敗不是主旋律?在知識分子圈,流傳這樣一種看法,魯迅文學獎的份量是不如茅盾文學獎的,然而最為人所詬病的,它的評委居然也可以獲獎。

「魯迅文學獎還在評?」

 聽記者提到魯迅文學獎,路金波一陣錯愕,蹦出一句:「請問魯迅文學獎還在評嗎?」他2007年在身心投入地只賣一線暢銷作家的作品,且都已經被市場的貨幣投票證明正確。與那些得魯迅文學獎的二三十位作者比較,路氏旗下貝榕公司前二三十部作品的平均(單本印刷量)在十五萬(本)、二十萬本左右,是「魯獎」們銷量的10倍到20倍。」

 路金波認為,互聯網在過去十年當中給了草根讀者真正的話語權,不管是從痞子蔡開始的網絡文學,還是從韓寒、郭敬明代表的80後,還有現在流行的少女派,他們的話語權來自自己粉絲的話語權,而粉絲的話語權則來自於網絡文化。而網絡文化現象,則是尤其令魯迅文學獎得主們陌生、不服氣以及最無可奈何的領域。

80後「領袖」韓寒 狂狷背後有悲涼

 韓寒被一些媒體稱為「80後領袖」,這不在於他在賺錢排行榜上的位置,而在於他出名太早,賺錢太早,獲得話語權也太早。至於韓寒說:「我不看文學史,我沒看過四大名著,我就是文學史。」這話沒有針對任何人就已經開始得罪人了。比如他還說:「我覺得被女人包養,也比被體制包養要好。被體制包養,你就得替這個體制說話。被貴婦人包養,哪怕你寫一首詩讚美他,說不定還能流傳下來呢。」話中露出的是早熟的任性與透徹的悲涼,卻也另一方面成了他知名度更高的助力。

 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副主席、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謝有順並不認為韓寒可以涵蓋整個80後,他覺得單用代際、年齡來劃分作家群,本身並不科學,也是批評界思想懶惰的象徵。「80後作家面對的機遇和困境,60後作家和70後作家也同樣需要面對。在文學面前,時間是平等的,它的差距只會出現在個人的智慧和才能之間。因此,80後作家的整體面貌,並不像外界所描述的那樣清晰,他們作為一個群體,個體之間的差異其實也是很大的。早成名的韓寒、張悅然等人,和蔣方舟這樣的更年輕的作家比起來,他們的相異處肯定比相似處要多得多。可見,重視80後的差異性研究,有時比他們的共同性研究顯得更為迫切。」

新一代迷戀精緻更自我

 社會經濟和壓力使然,生活在2007年的作家比自己的前輩更在乎金錢的評價。而且以前的作家多半是先在雜誌上發表作品,再謀求出版,如今,「80後」普遍和出版商直接打交道,而越過了文學期刊這一環節,這就意味著文化消費的力量在更加顯著地影響他們的寫作。從文學的情懷上看,「80後」作家更加自我,他們的經驗也更加碎片化;他們對一些片段、語詞的精緻性的迷戀,常常超過對講述一個深刻故事的迷戀。

 他們身上,傳統的重擔更少,語言更加無所顧忌,在刻畫自我、書寫個人經驗的時候,更見個性,甚至入骨三分,但在書寫一種廣闊的俗世生活,以及在處理人物內心精微的精神記憶上,還面臨著新的考驗。

作家日益成為平庸群體 爭先恐後入作協 體制之內單幹戶

 2007年還有一個有趣現象,就是80後的郭敬明、張悅然、李傻傻、蔣峰等業已成名的作家爭先恐後加入作協,推薦人白燁的理由是「他們在80後的創作隊伍中比較活躍,作品也更靠近純文學。……除了商業這條路外,還可以在體制內發展。」顯然,後面這一句話,圈定了中國作家的出路:要麼商業,要麼體制,這是涇渭分明的兩條路。

 代表商業的路金波認為:「這個事情非常不重要,那你為什麼一定不加入作協呢?加入和不加入都是很正常的兩種狀態,就看自己的性格了。是喜歡熱鬧,我不覺得他們加入作協是為了證明自己,沒人覺得加入作協就有什麼了不起。」

 一定程度代表體制的謝有順(謝為中國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也贊同「作家協會只是一個鬆散的群眾組織,對於一個不供職於作家協會、也不拿作家協會工資的作家來說,作家協會不可能對他的寫作施加任何的影響。」

 事實上,時下中國作家越來越成了一個平庸者的群體,在許多關鍵時刻,作家的聲音往往都是缺席的。用韓少功的話來說就是:「民眾關心的,他們不關心。民眾高興的,他們不高興。民眾都看明白了的,他們還看不明白,總是彆扭著。……以至現在,最平庸的人沒法在公司裡幹,但可以在作家協會裡混。最愚蠢的話不是出自文盲的口,但可能出自作家之口。」

文壇批評風潮 溢美阿諛盛行 對罵互批不斷

 2007,中國文壇罵人之風承接06之勢日趨激烈﹐大有不拿板磚不說話之勢。攻擊對象也由老的罵小的,舊人罵新手,轉戰為看誰不順眼就開罵,連高高在上的魯迅文學獎也未能倖免。

 在中國文壇的傳統裡,魯迅的罵具有豁免權,是政治正確的。錢穆生前對魯迅和周作人兩兄弟的文學成就都評價很高,但他也指出,魯迅後期,「捲入政治漩渦以後,他的文字更變得尖刻潑辣了。實在已離棄了文學上『文德敬恕』的美德。」

 謝有順認為,任何的罵都是無趣的,因為可以用比罵人更具力量的方式來探討問題。當然,溢美成了當代文學批評的通病,箇中的原因,既有世情方面的無奈,也有批評家個人的人格局限。但是,過度的苛責同樣是一條危險的批評道路。如今的輿論和文學情勢,似乎惟有批判、戰鬥和罵人,才能體現一個批評家的價值。可問題是﹐作為批評者,當我們在發力批判的時候,是不是也得想一想何為謙遜?當我們以勇士面目示人的時候,是不是也該意識到和作家對話的必要性?一旦自己以為真理在握,會不會因為缺乏敬畏和寬恕,而使自己變得狹窄、變得斤斤計較?

2007中國作家富豪榜

 排名 作者  版稅(元)

 01. 郭敬明  1,100萬

 02. 于丹   1,060萬

 03. 易中天  680萬

 04. 鄭淵潔  570萬

 05. 饒雪漫  520萬

 06. 王朔   500萬

 07. 楊紅櫻  480萬

 08. 曹文軒  450萬

 09. 王躍文  435萬

 10. 余秋雨  430萬

 11. 蔡駿   405萬

 12. 都梁   400萬

 13. 韓寒   380萬

 14. 畢淑敏  365萬

 15. 安妮寶貝 350萬

 16. 王海鴿  320萬

 17. 海岩   315萬

 18. 閻崇年  300萬

 19. 天下霸唱 280萬

 20. 陸天明  250萬

 21. 石鐘山  230萬

 22. 當年明月 225萬

 23. 劉心武  200萬

 24. 楊志軍  180萬

 25. 賈平凹  150萬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