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月20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百花周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封面故事:京劇展藏父子情(1641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1-20]
放大圖片

文:鍾欣琦 圖:鍾欣琦

 在明亮的商場內,正舉行一個有關京劇的展覽;在展場穿插其中,溜進瞳孔的影像是一件件京劇服飾以及京劇跟現代衣飾併合而發的化學作用。

 可是,一雙肉眼依然看漏了。

 傳統與現代交替的縫隙間,遺漏了一段父子情,一個延續家族傳承的故事,展覽本身的出現亦緣自於此。

 別過銅鑼灣的喧鬧,走進摩登光亮的世貿中心,不難發現這個以傳統京劇為賣點的「京飾奇緣」展覽。展覽分為四大分區(古戲服、京劇用品、彩繪磁盤和彩繪時裝),一件件昔今的展品彷似提醒了現代人京劇之美,同時亦展示糅合了京劇元素的現代服飾;當中靜靜地道出了一段延續家族傳統的故事。

 乍聽來,還以為電影電視的「純屬虛構」的橋段。

「下輩子再當兒子」

 「男主角」是台灣一對孖生兄弟演員─—大孖李志希和細孖李志奇,但這是他們的「真實故事」。四年前,父親李環春突然腦中風離世,讓兄弟二人措手不及,事隔三年,訪問期間談及亡父,孖生兄弟不約而同眼眶先紅,男兒淚按耐不住,奪眶而出。

 「他過身前幾年沒有陪伴在身邊,老是想著工作,多賺一點錢,希望在事業上更進步,賺多點錢養他們……很多事情我們埋頭做,忘了身邊的人。他走了後,天呀!本以為全都安排好父母以後的生活了,沒想到來不及……」孖仔的父親叫李環春,是台灣京劇界著名武生與教席,最拿手飾演「猴頭」,跟同輩兄弟五人以「李門本派」而聞名京劇界。

 可惜,孖仔沒有繼承父業。「我們七個月就生出來了,身體非常弱,根本活不了,我媽在裡面生,醫生開死亡通知單給我爸爸,開了兩張。」從死門關逃出後,惟小人兒體弱,李環春沒有開口要求傳承父業,這正留下了令人感懷的遺憾。

 「我還未睡醒,衣穿反了,在去學京劇基本功的上路,被父親發現了,他很生氣……我也看京劇,哥看得比較多,而我沒有感覺,老爸總是說我很糊塗,我也有一點迷糊的,他說完了我就忘了。」「爸教戲時很嚴肅,他曾經教我一段京戲,到錄音室錄音後再在台上表演,但在台上一開始我就呆了,我很緊張,父親罵道:『幹甚麼,再來……』!」大細孖在你一言、我一語,沉醉在昔日與父親共度的每刻時光,京劇與父親以及他們的童年,就恍如父與子的關係般,千絲萬縷能割斷嗎?

 如果可以再跟父親再說一句話是甚麼?「下輩子再當兒子。」說罷,李志奇拭過眼淚,可是淚珠仍在眼眶內不停打滾流動。

代代相傳李氏京劇

 不論雙生兒眼中的慈父是老頑童、電視兒童、嚴肅或開朗,李環春已經默然不語地遠走仙遊,京劇的光芒在家中甚至整個家族,彷彿變得黯然無光。

 「在內地,因為文革的關係,所以現時只有兩個姪兒李陽嗚和李繼春承傳了家族衣缽,他們承受的壓力非常大,你做得不好,就是每個人都看你是李家後人,為甚麼不好;在台灣方面就沒有了。我想伯父年紀大,自己又不會唱,恐怕會有失傳、剪斷之虞,就看看有沒有甚他方式把京劇留在李家裡。」沒有承繼衣缽、對京劇只懂欣賞不會做,孿生兄弟要留住、延續家族的光芒,成立了自家品牌「希世奇品」,將傳統京劇的美學融入現代的服飾中。

 2005年,細孖與習工筆畫三十年的母親一起畫瓷磚畫、燒陶,從孫悟空、十二生肖開始畫起來,京劇栩栩如生的圖案更加走到在牛仔褲和T-shirt上面;另外,京劇的頭飾再被重新組合,化作一件件可以佩戴的首飾。

 於是,傳統的文化、美學與一個家族的歷史,沉澱在一個個的展品的金銀刺繡或奪目耀眼的顏料中。

「世貿中心•京飾奇緣」京劇古今藝術展

地點:世貿中心

日期:由即日至2月17日

備註:顧客於世貿中心地下至P13商戶消費滿HK$2,000可免費換領「京飾奇緣」限量版工藝TEE,每款數量限額100件。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百花周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