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紅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副主席、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婦委會主任
中國改革開放今年進入30年,今年2月19日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逝世11周年。回顧這場關係中華民族命運的大變革,我們更加緬懷鄧公。鄧公奉獻給中華民族的,是如此豐富、博大和澤潤深遠。鄧公是一位歷史的巨人,是中華民族的英雄,是中國的驕傲。
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鑄就了鄧公起伏跌宕的人生,他「三落三起」,古今中外罕見。鄧公1975年第三次「下」的時候,他已經是72歲的老人,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歷史選擇了鄧公,只有他才能帶領中國從十年「文革」的廢墟中走出來。
整個民族枯木逢春的青春歲月
改革開放的第一個十年(1978-1988),鄧公為中華民族帶來鳳凰涅槃的新生。十年「文革」,令整個民族走向了災難的深淵,每一個人的內心都有陰霾,就是在那樣的一個暮氣沉沉的時代,鄧公嘔心瀝血,從理論、目標、方針、政策、措施、步驟各個方面,設計改革開放藍圖,一步一步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大業推向前進。第一個十年,是整個民族枯木逢春的青春歲月,中華民族非常幸運,在飽經憂患和曲折後,大踏步走向了復興的道路。
在第一個十年,由農村推行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啟動了制度激勵,這是中國經濟起飛的基礎,並產生了剩餘勞動力,為後來發展民營經濟和實現工業化創造了前提。接著,經濟特區的設立,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窗口、排頭兵和試驗場。經濟體制改革全面開展,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中明顯發揮作用,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建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形成。
鄧公在八十年代初提出「一國兩制」偉大構想,這是中華民族對國際政治關係做出的一個傑出貢獻,香港回歸十年來「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充分體現了這一偉大構想的魅力與活力。香港曾經締造了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在「一國兩制」方針下又再度創造了人類文明史上的政治奇跡。在1979年1月和1986年1月,美國《時代》周刊風雲人物兩次選中鄧公,是世界對鄧公「把中國的大門向世界打開,讓中國走向世界,同時讓世界走進中國」的充分肯定。
又是一個春天的故事
改革開放的第二個十年(1988-1998),又是一個春天的故事:「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征途上揚起浩浩風帆,春風啊吹綠了東方神州,春雨啊滋潤了華夏故園。」這一年,鄧公已88歲,他懷著滿腔改革的熱血,不辭勞苦,巡視南方,發表著名的南方談話,把中國的改革開放推上了一個新台階。第二階段改革有很多第一階段改革不具備的特點,改革開放的幅度、廣度、深度,遠遠超過第一階段。第二個十年,香港在1997年順利回歸,緊接著跨越第三個十年的1999年,澳門也順利回歸,成為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的兩大盛事。「一國兩制」在港澳先後進入實踐,迄今已逾10年,港澳不僅保持原有的社會制度、法律體系和生活方式不變,而且更加充滿活力、更加生機勃勃。事實證明,鄧公提出的「一國兩制」科學構想,不僅是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港澳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歸祖國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民族復興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改革開放的第三個十年(1998-2008),中國第三代和第四代領導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中華民族全面復興的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重大歷史關頭和世紀之交,戰勝種種風險挑戰,把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成功推向了21世紀。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繼承和發展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性國家、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走和平發展道路以及推進新時期軍事變革,環環相扣、協調推進,將改革開放事業推進到了又一個嶄新的階段。第四代中央領導集體把按照「一國兩制」方針管理好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確定為新時期治國理政的重大課題,推動香港同內地和諧相處共同發展,進一步豐富了「一國兩制」的理論和實踐。
胡錦濤在談到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時指出,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胡錦濤的精闢總結,十分鼓舞人心,完全符合包括港人在內的全體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共同心願。(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