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羅洪嘯、上海新聞中心記者凌馨23日電】被譽為高房價殺手𤥀的物業稅即將在北京由「空轉」試點轉為實際徵收。北京市地稅局局長王紀平前日透露,北京已向國家稅務總局提出徵收物業稅的申請,目前正在等待批覆,北京有望在6月份之前獲批並向工業企業、寫字樓等商業地產開徵物業稅。雖然物業稅暫不向居民住宅收取,但已在民宅「空轉」3年的物業稅亦將隨後開徵,第二套以上或大戶型住房則最有可能嘗鮮。
不涉民宅 第二套或嘗鮮
對於徵收的標準,王紀平披露,目前物業稅的稅率尚未出台,但北京徵收物業稅很可能採用「從量定額」到「從價定率」的標準。即在開徵初期,按房屋面積每平方米每年繳納若干元,類似於物業費;條件成熟後再轉為根據房屋評估值,按照屆時的物業稅稅率徵收。開徵物業稅不會增加納稅人的負擔,因為政府會通過減免其他稅收的方式進行彌補,如減免納稅人的個人所得稅,使稅負總額保持平衡。
徵稅依據 評估房產價值
據《北京日報》報道,北京市先後在亦莊、東城、西城設立「空轉」試點,統計房產項目數量。王紀平指出,徵收物業稅的關鍵是如何評估作為徵稅的依據的房產價值,並隨著市場價值的變動不斷修正估值。針對不同類型的房產項目,要對房地產的房齡、朝向、建築成本、位置、附近公用設施等數據資料進行採集統計,為「實轉」做好準備。
缺乏平台 判據易惹爭議
王紀平說,即使對北京市居民住宅開徵物業稅,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也很有限。住宅物業稅的徵收同樣會遵循「生活必需品不得徵稅」的原則。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不會受到物業稅影響,相反,第二套以上或大戶型住房則最有可能嘗鮮。
華遠集團總裁任志強認為,向居民徵收物業稅條件尚不成熟。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尚不具備房屋、土地、稅務、金融一體化信息網,很難判斷房屋的真實情況;另外,物業稅開徵時的房地產價值是由稅務部門來估值還是由社會中介組織來估值,也還有待確定。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應該由社會中介組織來評估,但國內房地產資產評估行業近年來剛剛興起,具備資質的資產評估師的數量有限,能否應對複雜的物業稅仍是未知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