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定
「舞台方丈地,一轉萬重山」,這條戲諺講的是在戲曲舞台上,虛擬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獨特的藝術手法。它沒有、也不需要大型的機關佈景,甚至開門、關門、喝酒、划船、坐車、騎馬……這些生活細節,都是靠演員用形體動作來表演。這種虛擬藝術,給戲曲留下了許多的情境,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表達故事情節。舞台小天地,能容納幾千年人物故事,能描述無限廣大的空間,全靠虛擬的手法。
如《蕭何月下追韓信》,蕭何策馬四十餘里,追趕韓信,翻山越嶺,過澗蹚水,全是靠動作來表現,上馬下馬、跑圓場……使觀眾如臨其境。《捉放曹》一劇,人物由莊外到呂家、由呂家又到莊外,步行幾步就表現出來。《群英會》「草船借箭」一折,人物由岸上到舟中,由此岸到江心又到彼岸的曹營,真是天涯咫尺間。《長鰂坡》趙雲在戰場上反覆衝殺,《鐵籠山》姜維的涉水而逃,《打漁殺家》蕭恩父女連夜划船過江,都是以虛擬的表演程式和技巧來完成。《拾玉鐲》是程派名劇《法門寺》的一折,只有三個人物,有很多虛擬的表演,如孫玉姣開門、關門、見鐲、踏鐲、拾鐲、藏鐲、戴鐲、趕雞……一系列虛擬動作,描寫孫玉姣與書生傅朋一見鍾情,但又羞於啟齒的情節,如果把這些演員虛擬的場景,全部用佈景來替代,有房子,房子有門窗,窗下坐個孫玉姣,門口桃紅柳綠,春風蕩漾,柳枝婀娜,那戲份就少得多,觀眾也就會感到索然寡味。那還不如去看電影,蒙太奇手法也許更能有助於寫實。但在戲曲藝術看來,那是兩碼事,連移植都談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