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月3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探索贛南客家古圍屋魅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1-30]
放大圖片

——源漢代塢堡模式 可比古羅馬建築

本報駐江西記者:朱瑩瑩、實習記者:邵猷芬

 這是一座城堡!

 客家先祖,用力量之石、精神之磚、智慧之瓦和男性沸騰的血液,堆砌起來的城堡!

 她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窯洞」、廣西「欄杆式」、雲南「一顆印」,合稱中國傳統民居五大建築。

 2000年,日本東京藝術大學建築系主任、著名學者片山和俊教授來到當地,他稱:「如此宏偉多功能的民居為世之罕見,令人感到震憾。看了圍屋,就像讀了一本建築教科書,這種感覺猶如日本人初看古羅馬建築一樣,羅馬建築影響了整個歐美建築,贛南圍屋是東方的羅馬,建築史上的奇跡。」

 走在贛南,不經意間就能看到一棟棟古樸的圍屋,彷彿是散落青山綠水間一個個凝固的音符,講述著滄海桑田的悠遠,見證著歷史。贛南有如客家圍屋博物館,尚存各類型圍屋600餘座。而龍南縣更以圍屋數量多、規模大、風格特別、保存完好,贏得「客家圍屋之鄉」的美譽。

 每座圍屋都像一部厚重的歷史記錄,你可從不同層面去感受客家人曾經有過的生存狀態,其軍事價值、消防價值、建築價值、民俗文化價值等都足以讓你馳騁想像,領略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族人聚居一圍屋

 180多年前,坐落在莽莽林海中的龍南關西,一個叫徐名鈞的人為9名兒子蓋了一座佔地120畝的大屋,取名「新圍」。這就是後來令國內外建築專家歎為觀止的客家代表性建築——關西新圍。

 在贛州,客家人可以不住圍屋,但住在圍屋裡的,必定是客家人。他們過著一種聚族而居的生活,一種有別於中國其他地區漢族的傳統生活。一座大圍屋裡常常住著幾百甚至上千人,他們同姓、同宗,有的還是同一祖先的直系後代。當圍屋容納不下時,長子這一支就被留在老屋,其他兒子則分出去再蓋新屋。

 贛南客家圍屋多以方圍為主,但也有圓形、半圓形、馬蹄形、八卦形和不規則形等多種格局。據考證,南遷的客家先民為了適應贛南的生存環境,為了家人和宗族的安全,選擇了高牆大院、聚族而居的建築模式,把中原逐漸消亡的「塢堡」建築形式和技術帶到了贛南,因而,學術界也把贛南方圍稱作是漢代塢堡的「活化石」。

烏石圍前方後圓別樹一格

 贛南保存的客家圍屋多以方形為主,而烏石圍是前方後圓形成的半圓圍,在眾多風格迥異的客家圍屋中獨具特色。

 烏石圍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公元1563年-1620年),是一項歷時28年才建成的龐大工程。建築用料考究,做工精細,圍屋牆上有許多雕琢精美的裝飾物,還有色澤鮮艷的廊圖壁畫,有著濃郁的客家文化韻味。

 圍屋內院正中是祖廳,一幢偌大的天井式堂宅,周邊的房屋則成圓形圍著祖廳。圍屋外有一個寬敞的場院,對稱著挖出一個與圍屋面積相仿的半圓形水池,合風水陰陽兩極之意。在烏石圍後半圓左側還有一口具300多年歷史的古水井,井水仍在滋養後人。

燕翼圍抗日捱轟無人損

 燕翼圍坐落在楊村的中心,被周圍各大小圍屋簇擁著,很有俯瞰群圍、鶴立雞群的味道。這座磚木結構的方形圍屋有320多年歷史,因工程浩繁,耗時27年歷經三代才建成。因其高大固守,俗稱「高守圍」。

 穿過圍外曲折的小巷,走到圍屋唯一的屋門,跨入圍門,便能感受到圍屋所特有的那種封閉與安全感。抬頭仰望天空,像站在一個桶形的峽谷底,感覺進入了一個時空被凝固了的獨立國度。

 燕翼圍樓高四層,層層環通,每攀上一層樓,都有不同的圍內圍外風景。圍子的戰備意圖很明顯,最低三層的房間都有喇叭狀的攻擊孔,平時用來通風採光,戰時則是防禦攻擊的射擊孔。第四層不住人,主要供作戰使用。

 建在圍屋東南西北角的四座炮閣交相呼應,可形成全方位的火力網。圍內有兩口用來打水和盛放木炭、蕨粉的暗井,平時填土封閉,戰時困危,才掘井自救,有水、火、糧可供守備用。燕翼圍在設計上還考慮了防火防炸,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飛機轟炸楊村便以此圍為中心,炸毀民房10餘間,而燕翼圍僅在頂層被炸開一個2.7米寬的V形缺口,牆壁只留下斑斑彈痕而已,圍內人員無一傷亡,確是一座堅固無比的堡壘。

栗園圍仿周易八卦而築

 提起八卦,也許會令人想起傳說諸葛亮擺下的八卦陣。至於江西栗園圍,則是一座八卦圍,並早已引起了國內外周易學專家的關注。

 栗園圍建於明代,距今已500多年,整座圍屋佔地近5萬平方米。全圍分四道圍門,其中西門最為雄偉壯觀,圍中居民辦紅白喜事,一般都從西門進出。

 與其他圍屋不同的是,栗園圍的正廳和房屋建在東半邊,西半邊是水井、池塘、曬場和少量的房屋,建築規模最大、工藝最精緻的有紀縉祖祠、桔瑞堂等。圍內還有學堂、武館、小商店、食品店和各種攤舖,日常生活用品樣樣齊全,像是一個被建在圍牆內頗具規模的小鎮。栗園圍作為八卦圍,其圍內房屋以正廳為中心向後及左右兩邊伸展,取勢定向,接龍脈、定穴位、合陰陽,按照乾、坎、艮、震、巽、離、坤、兌八卦相生相剋的規律演繹成八八六十四條巷道,相生的巷道為生門,可通往正廳至外坪;相剋的巷道為死門,四面碰壁路不通。如沒有當地村民作嚮導,不諳八卦奇巧的外來人走進圍內很容易迷路。

關西圍現存最大的方圍

 關西圍分新圍和老圍兩處。關西新圍,是迄今國內外發現保存最為完好、規模最大、結構功能最為齊全的一處圍屋,堪稱客家方圍中的經典。

 關西新圍體量巨大,高牆深院,四角都有炮角樓,遠看像是一座小型的城池。圍內結構像個巨大的「回」字,圍屋的核心建築在中間的「口」字部位,建有一幢五列14個天井共124間主房的大宅,是客家民居中「九棟十八廳」的典範。

 整幢圍屋以廊、牆、甬道相通或屏隔,少奢華裝飾,樸素實用。新圍集住宅、祠堂、城堡、書院、花園於一體,既是客家人日常生活居處,在戰亂時,又是一個宗族據守的城池。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