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2月17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旺丁旺財的「藝術h」也要「入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2-17]
放大圖片

 ■石硤尾工廠大廈經改建後,搖身變成一個「創意藝術中心」。旺丁旺財之餘,是否亦能活化社區?資料圖片

文:梁展峰

我看香港藝術h生態(下)

 以藝術活化社區,漸成本地潮流。近年幾個古蹟建築的保育方案都有建議注入文化藝術元素,如茂蘿街的藍屋、深水步的美荷樓和中環域多利監獄等。但是藝術家能否真正的「旺丁」又「旺財」?

 其實,「伙炭」藝術家的鄰里各有各自的業務,如食品加工廠、廣告製作公司等。藝術家是相對低收入者,但也是附近士多、木行、五金店的常客,提供了一定的消費力。近年有新畫廊遷入,火炭開放日亦多了藝術相關產品銷售,雖算不上「旺財」,但勝在融入區內,各自維生互不影響。

 反觀「空降」的藝術區,以規劃引入區外人流,常會構成與區內不協調的情況。像「石硤尾創意藝術中心」公佈初期,區內居民亦憂慮藝術中心用了石硤尾的地,開多幾個表演和畫室,但不能引入多少經濟效益給該區。當中是否也反映了藝術家在居民心中的印象,只是為優皮、中產和富人提供(藝術)服務,與草根階層沒有經濟上的互利?

 藉藝術家「旺丁」,以熱鬧和人氣活化社區,最能量化「藝術活化」的效益。不過它不應只為刺激租金/地價,而應也算是對社區的一定程序的規劃。故此我們可能需找來適當租戶和藝術家,與社區打成一遍,讓居民認識「藝術家」這個社區的新成員。規劃式的藝術區正好可以透過行政方法撮合地區與藝術家的合作,如引入社區內經營者到藝術區中,或發展社區的文藝組織,拓展合作和發展空間,達致長遠的「丁財兩旺」。

 也許香港地少人多,所以「伙炭」、「富德樓」和「石硤尾創意藝術中心」的工作室同樣位處大廈內。成就了港式「藝h」。大廈之內,藝術家與其他用戶雖是左鄰右里,但工時不同,少有溝通接觸。從「接近」到「融洽」還需要一點時間,希望規劃可以讓藝術家迅速「入區」,與社區建立長遠的合作關係。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