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十七大」新思路 兩會看神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成都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 騰飛千億目標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05]
放大圖片

 ■成都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

 2008年,是成都市溫江區的發展關鍵年。15年的努力,量的積累即將引發質的飛躍——成都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已大膽創新,先行先誠,走創新之路,建創新園區,向千億目標騰飛。繼去年實施「兩個提升,兩個提高」,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高端製造業引進培育之後,溫江區委、區政府今年對科技園提出了新要求:用3至5年時間建成產業佈局和諧、科技帶動強勁、年產值上千億元的現代化創新型園區。

新春之曲 為園區發展謀篇佈局

 二月,春寒料峭。溫江區春節後第一個工作日召開的「統籌城鄉重大項目推進大會」,已在這春寒中奏唱響了發展的早春新曲。

 科學務實的會上,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剛要求:「全區各級幹部要堅定不移地按照統籌城鄉的發展要求,堅持『全境溫江』的理念和『三個集中』的原則,全力營造重大項目建設優勢環境,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局性、長期性和戰略性的核心任務,狠抓落實,努力推動溫江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面對區委、區政府提出的在3-5年內建成年產值上千億元的創新型園區的任務,溫江工業的「一號高地」—— 成都海峽兩岸科技產業開發園科技園(下稱:海峽兩岸科技園)已經找準了下一步的發展方向:改造提升食品飲料、印務包裝等傳統產業,引進培育電子信息、精密機械、創意孵化、總部經濟、現代服務等高端產業,促使園區在經歷了「企業集群」向「產業集群」的演變後,迅速完成向「知識集群」演變的第三次創業。

 成都被列為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而「全域成都」發展戰略,溫江定位為中心城區的重要城市功能區。新機遇,為溫江先行先試、加快發展拓展了空間、創造了條件。

 突破傳統競爭方式,把發展重心從「量」上轉移到「質」上。從去年起,海峽兩岸科技園按照「兩個提升、兩個提高」(提升產業發展水平、提升環境承載能力、提高綜合服務效率、提高群眾生活質量)的要求,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高端製造業引進培育,推動園區由單一的加工製造型園區向創新型園區轉變。

 不懈的努力,引來了鳳凰棲息:迪威電子、龍孚科技、康師傅、青島啤酒、娃哈哈、紅塔塑膠等191個項目先後落戶海峽兩岸科技園。入駐項目同比增長297.9%,實現到位資金51.2億元,同比增長125.6%,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61億元,同比增長63.2%。

 2007年,溫江區地區生產總值、第二產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4個指標實現了「全市第一」,全口徑工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財政收入、金融機構存款餘額、城鄉居民儲蓄存款、貸款餘額等6個經濟指標「增幅」實現了「二圈層第一」。作為溫江「工業強區」的主要載體、全區跨越發展的動力機車,海峽兩岸科技園作出了貢獻。

 2008年,海峽兩岸科技園定下了奮鬥目標:完成工業投資80億元,建成投產企業達500餘家,實現項目到位資金75億元,引進高端產業項目50個,工業總產值達到250億元。

審時度勢 及時調整產業導向

 15年的辛勤耕耘,海峽兩岸科技園早已新顏新貌。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原則,園區已經制定完善了總部經濟區、科教產業區、中心商務區、主導產業區和配套產業區等五大功能區域的規劃,實現了園區水、電、氣、訊、路和環保等各項專業規劃全覆蓋。

 發展,意味著永不停步。去年12月,李剛書記在區委十二屆五次全會上所作的《深化城鄉統籌,勇於先試先行,努力開創城鄉一體化局面》的工作報告中指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以增強統籌城鄉發展的產業支撐。推動新型工業發展壯大,堅定不移地堅持「工業強區」戰略,按照「兩個提升、兩個提高」的要求,一手抓現有企業的改造升級,一手抓新型產業的招引培育,推動園區製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在相融互動中「雙重升級」,切實把工業發展從單一的投資拉動升級到投資與創新雙重拉動,實現科技園由傳統製造業為主向生產性服務業和高端製造業並重的轉變。

 按照要求,海峽兩岸科技園對產業佈局重新定了位:在加強傳統食品、機械和醫藥三大產業集群建設的同時,加大對新興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和精密機械產業集群的建設力度,加速推進園區新興工業的集約、集群發展。

高效作業 分組團推進五大片區建設

 創新的園區需要創新的產業來支撐。天府高新技術孵化園和柳河創意產業園,是海峽兩岸科技園專門規劃設立的兩個新型產業集中發展區。

 天府高新技術孵化園針對國內外電子、精密機械、IT孵化、研發及中介培訓等行業企業,期引進一批有實力的高新技術型企業入駐。柳河創意產業園,將依托教育園區高校,重點培育廣告、傳媒、藝術、動漫等文化創意產業,依托科技園區企業重點扶持軟件開發、時尚設計、工業設計等設計創意產業。

 李剛書記方向明確:「在產業發展方面,要重點抓好科技園核心產業區、柳河創意產業園、中心商務區、天府高新技術孵化園、永盛配套產業園等五大片區建設,加快迪威電子、龍孚科技、科創藥業、香港中聯汽配、四通數控機床等項目建設。」

 海峽兩岸科技園隨即實施了塊狀作戰、分組團推進各片區的建設,專門成立了五個工作推進部,明確各組團的規劃、建設、招商、促建的目標和職責,以穩步、有序地推進各片區的發展。

引高端產業 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近期《關於加快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總部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優惠扶持政策的出台,使海峽兩岸科技園在財政、稅收、科技、人才引進等方面扶持高新企業發展有了更實質性內容,也為園區構築創新型產業集中發展區提供了軟件條件。

 按照年初定下的創新項目招商引資目標,新春伊始,海峽兩岸科技園調整招商選資思路——緊緊盯住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和著名品牌企業,力爭引進一批「頂天立地」型的骨幹企業。

 在招商模式上大膽創新,設立高端產業、現代服務業和傳統產業招商組,按照「一高三強」和「四個不、五個進」標準與要求,走專業化、團隊化招商的路子,靈活運用中介招商、代理招商、網絡招商和行業協會招商等招商方式,全方位拓寬招商引資渠道,大力引進以金融服務、信息諮詢、創意孵化、服務外包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和以微電子、精密機械、軟件信息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

 今年,園區還將進一步加強與新加坡、法國索菲亞科技園以及中關村科技園、武漢東湖開發區等國際和國內知名高新技術園區的交流合作,實施全方位的「走出去」戰略,積極尋求與園區資源互補、產業互動、機制互通的發達區域合作。

機制創新 大力提升服務水平

 海峽兩岸科技園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創新園區建設的當務之急,是提高科學決策水平與高效執行能力,推進管委會隊伍的市場化、專業化、知識化建設,提高機關行政效能與服務水平。

 園區還將在已建立起的「一站式」投資服務體系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為企業聯動辦事程序,重點整合工商、技監、稅務等垂直部門的服務和管理職能,提高服務質量與效率,加強工商、稅收和勞動監管,完善區級行政審批權限代辦機制,暢通項目建設「綠色通道」,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

 正如溫江區區長田蓉所說,要讓每一個投資者深切感受到溫江宜居宜商的良好氛圍,在全區上下形成人人關心項目,人人支持項目的濃厚氛圍,打造一個重大項目建設的高效的優勢環境。

加快建設 提高綜合配套能力

 幾年的建設發展,海峽兩岸科技園目前建成及在建道路共計86公里,建有自來水廠2座,日供水10萬噸,220KV變電站1座,110KV專用變電站3座,天然氣公司2家,日供氣能力50萬立方米,建成和在建污水處理廠各一座,日處理能力10萬噸。

 「光靠這些基礎設施還不夠」, 海峽兩岸科技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基本的承載能力上,創新園區的要求是更美化、更優化。為此,園區下一步將加強綜合配套體系的完善。比如,在生態環境方面,依托園區地處國家級溫(江)郫(縣)都(江堰)生態示範區的天然優勢,進一步放大自然生態環境的「名片效應」;在投資環境配套方面,將啟動園區數字化、信息化平台及創業投資體系建設工作;在吸引人才聚集方面,園區將規劃建設20萬m2職工樓、10萬m2高管樓、 5萬m2專家樓和1萬m2老總樓;在打造技術研發載體方面,通過政府、企業投資等方式,擬在CBD中心商務區建設15萬m2東湖孵化樓,在天府高新技術孵化園建設5萬m2大學生孵化樓,在柳河電子港建設5萬m2電子信息研發樓,在核心產業區建設20萬m2高端產業研發製造中心;在政策扶持上,園區將繼續深化落實在財政扶持、稅收政策和科技扶持等方面的20條意見。同時還將加大園區水、電、氣、訊等配套管網建設力度,實現園區開發用地「七通一平」全覆蓋;積極引進金融、保險、醫院等服務項目;加快亞東投資、青島啤酒生活配套中心等配套項目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綜合配套功能。

經營園區 努力構建高效和諧園區

 在「經營園區」理念指引下,海峽兩岸科技園將通過銀行、經營、資本市場等籌集建設資金,重點加大公共服務平台、重大項目、科技項目建設投入。2008年園區擬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建設施、安置房以及拆遷補償等四個方面投入資金保障總計15億元。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十七大」新思路 兩會看神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