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十七大」新思路 兩會看神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天津濱海新區 爭當科學發展排頭兵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07]
放大圖片

 ■2007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天津考察工作時提出重要要求,希望天津濱海新區成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

撰文/曹建軍、武曉慶、常昊、姚萍 攝影/焦永普

 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明確指出:「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這不僅進一步明確了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重要任務,同時也向國內外發出了一條重要信息:繼深圳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天津濱海新區將成為中國新的經濟增長極,這裡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和發展空間。

 國家把加快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上升為全國總體戰略佈局,要求天津濱海新區在推進京津冀和環渤海區域經濟振興、促進東中西互動和全國經濟協調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中央政府從全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2007年12月31日,胡錦濤同志在天津考察工作時提出重要要求,希望天津濱海新區成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

 2007年是天津濱海新區發展歷程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年,是開發開放各項工作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新進展的一年。這一年,天津濱海新區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畫卷上揮就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書寫了輝煌的篇章。

 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天津濱海新區實現生產總值2364.08億元,增長20.5%,佔全市GDP比重達到47.1%;其中第三產業增長迅猛,達到28.6%。實現財政收入481億元,增長25.3%;實際利用外資39.24億美元,增長17.3%;固定資產投資1152.64億元,增長33.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5.8億元,增長19.6%。天津濱海新區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9.3%,成為全市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和促進區域發展的重要力量。

 當前,天津濱海新區進入了一個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大跨越的新的發展時期。濱海新區遵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部署,進一步明確了科學發展的新思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市第九次黨代會、市委九屆二次、三次全會精神,按照天津市委確定的「一二三四五六」的奮鬥目標和工作思路,堅持改革開放帶動、科技創新引領、高端產業支撐、服務能力提升、發展環境保障,努力探索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模式,加快提升綜合實力、創新能力、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為全面實現濱海新區發展定位和奮鬥目標紮實苦幹,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力爭當好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

綜合優勢凸顯 規劃佈局科學合理

 濱海新區位於天津市東部沿海地帶,處於環渤海地區的中心位置,面積2270平方公里,海岸線153公里,常住人口152萬。中央政府確定的天津濱海新區的功能定位為:依托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

 天津濱海新區成立十多年來,新區主要經濟指標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形成了多方面的比較優勢,實現了從城市發展戰略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大轉變。天津濱海新區以優越的綜合優勢,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全世界有識之士來這裡投資創業。

 ——區位優勢。天津濱海新區內陸腹地廣闊,遍及12個省市區,是亞歐大陸橋最近的東部起點,與日本、韓國隔海相望,還是蒙古、哈薩克斯坦等鄰近內陸國家的重要出海口,具有對內吸引和對外輸出的雙重有利條件。正在構築連接中國西部省區、貫通東北地區、銜接周邊區域的交通網絡。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京津之間的第二條高速公路將正式通車,京津城際高速鐵路也將建成運營,屆時兩城市全程直達僅需28分鐘,最小行車間隔為3分鐘。

 ——產業優勢。天津濱海新區形成了電子信息、汽車及裝備製造、石油和海洋化工、現代冶金、食品加工、生物製藥、新材料新能源七大主導產業,產業配套服務能力突出。隨著空客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等項目的加快建設,航空航天等新的優勢產業正在興起。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47%。金融、物流、會展、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政策優勢。天津濱海新區是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支持在金融、土地管理、涉外經濟等領域先行試驗重大的改革開放措施。金融創新方面,可以在產業投資基金、創業風險投資、金融業綜合經營、多種所有制金融企業、外匯管理政策、離岸金融業務等方面進行改革試驗。財稅政策方面,對天津濱海新區範圍內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以地方財政專項補助的方式,對中央和地方分享的企業所得稅,給予外資企業「免二減三」的政策優惠。

 ——功能優勢。天津濱海新區擁有世界吞吐量第六的綜合性港口和中國北方國際航空貨運中心,聚集了國家級開發區、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及正在建設的東疆保稅港區、空港物流加工區、濱海高新區、臨港產業區等功能性區域。其中,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TEDA)連續十年保持全國開發區投資環境最好。天津港2007年貨物吞吐量達到3.1億噸,集裝箱吞吐量710萬標準箱,其中70%以上的貨物來自外省市。東疆保稅港區作為中國發展保稅港口物流加工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將建成符合國際通行慣例的自由貿易港區。

 ——科技和人才優勢。天津濱海新區所處的京津冀地區集中了約佔全國27%的科技人才。正在與國家部委和國內外著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合作,加快建設國家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工業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等12個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鋼管、紡織、汽車等10個產業技術開發中心,建設一批重大自主創新項目。現有國家級和省部級工程中心31家,企業技術研發中心70家,外商投資研發中心41家,博士後工作站52家。此外,濱海新區作為全國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與德國、西班牙有關部門合作,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技術工人,形成了多層次的人才支撐。

 ——生態和資源優勢。天津濱海新區水面、濕地佔總面積的35%以上,正在建設和保護500平方公里的南北生態功能區,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園和循環經濟產業鏈,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濱海新區擁有1214平方公里可供開發利用的鹽鹼荒地,這在國內外大中城市中是很少見的。已探明渤海海域石油資源總量100多億噸,天然氣儲量1937億立方米,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依據天津市總體空間佈局框架,天津濱海新區構建科學合理、效應聚集、城鎮與功能區相配套、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的佈局體系,確定了「一軸」、「一帶」、「三個城區」、「八個產業功能區」的發展佈局。即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軸」,沿海岸線和海濱大道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帶」,在軸和帶的T型結構中,建設塘沽、大港、漢沽三個生態城區和八個產業功能區。

 八個產業功能區分別是:先進製造業產業區,規劃面積97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機械製造、現代冶金,建成世界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基地。濱海高新區,規劃面積25平方公里,重點吸引國內外大公司大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工程中心,形成高科技產業集群。濱海化工區,規劃面積8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和精細化工,建成技術領先、節能環保的化工基地。海港物流區,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海洋運輸、國際貿易、保稅倉儲,成為國際物流的集散區。臨空產業區,規劃面積102平方公里,重點發展航空運輸、加工物流、航空設備製造和維修,構築航空航天產業的新優勢。中心商務商業區,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金融保險、商務商貿、文化娛樂,建成現代服務業的聚集區和國際港口城市的標誌區。海濱旅遊區,陸域規劃面積45平方公里,海域75平方公里,重點發展濱海旅遊、休閒度假和濕地生態旅遊,形成特色突出的海洋自然和人文景觀。臨港產業區,規劃面積150平方公里,主要結合建港造陸發展物流加工等臨港產業,並開闢天津港第二航道。

 2007年11月1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新加坡共同簽署了中新兩國政府關於在中國天津建設生態城的框架協議。中新生態城選址濱海新區,規劃面積30平方公里,將於2008年7月開工建設,運用新加坡城市規劃建設的先進理念,建設社會和諧、經濟高效、生態良性循環的21世紀人類居住的新形式。

 到2010年,天津濱海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3500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8500億元,城市化水平達到90%,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以上,綠化覆蓋率達到40%,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5萬元。到2020年,生產總值將達到1萬億元,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

改革開放帶動 綜合配套改革深入推進

 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管委會主任苟利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對改革開放帶動戰略做了深刻的詮釋。他說:「改革開放是加快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根本途徑。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開放帶動戰略,用開放促改革、促創新,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使濱海新區成為對外開放的標誌區、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

 2006年5月26日,國務院下發《關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批准天津濱海新區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已經上報國務院,一些重點領域的改革試驗取得了顯著進展。涉外經濟體制方面,積極開展國際貿易、航運物流等改革,探索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制度創新。國內面積最大的東疆保稅港實現首期4平方公里封關運作,東疆港區圍海造陸形成16平方公里陸域面積,東疆保稅港區作為中國發展保稅港口物流加工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將建成符合國際通行慣例的自由貿易港區。金融方面,國家外匯管理局批覆的外匯管理改革試點和保監會批覆的全國保險改革試驗區開始啟動。全國第一隻大型產業投資基金——總量為200億元的渤海產業投資基金順利運營,並進行了多項投資。工商銀行金融租賃公司、摩托羅拉財務公司、渣打銀行服務外包中心、濱海農村銀行等一批國內外金融總部機構落戶新區。土地管理方面,開展城鎮建設用地規模擴大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掛鉤試點,試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及土地收益分配的改革。科技創新方面,積極發揮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的「種子」作用,建立了濱海新區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大力推進人才體制改革。體制機制方面,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著手建立「統一、協調、精簡、高效、廉潔」的新區管理體制。

 2008年,天津濱海新區將突出抓好金融創新、土地管理、涉外經濟和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實質性突破。在濱海新區2008年工作要點中,「進一步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爭取設立非上市公眾公司股權交易市場,探索發行企業債券,推行資產證券化,大力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風險投資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租賃公司、企業財務中心及金融中介機構進駐新區,豐富金融創新產品,建立金融服務外包基地。加快完善東疆保稅港區功能,推動口岸許可制度、海關監管、離岸金融等方面率先創新,大力發展國際中轉、國際配送、國際採購和國際轉口貿易,探索建立自由貿易區。總結完善保稅區、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園區的運作經驗,實現保稅區與海空港聯動發展」,一系列改革創新的措施令人耳目一新、為之振奮。

科技創新引領 自主創新能力全面增強

 近年來,天津濱海新區以建設創新型新區為目標,實施「科技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自主創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這片生機盎然、充滿活力的自主創新沃土上,記者看到了濱海新區不斷實現從「濱海製造」到「濱海創造」的決心和努力,並深深為天津濱海新區這種自主創新、敢為人先的精神所震撼,所感動。

 艾雷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是國家納米技術產業化基地骨幹企業,公司的核心產品是動力UPS,安裝在電機裡的超容電容器上。總經理楊哲邊向記者介紹邊隨手從地上抱起一個方方正正像個鐵塊的東西,「別看這東西不大,但作用卻很大,它就是一個超容電容器,其容量是普通電容的10倍,每年可為企業減少很多因電源閃斷而造成的損失。」他說:「我們公司自主研製開發的這種超容電容器,其核心技術就是在動力UPS中採用並加入了納米技術,這一產品多用在化纖、電力、製藥、石油等需要連續性生產的企業中。」楊哲自豪地說:「目前在這一領域,我們的產品世界領先。」

 國家級大科研機構和大企業率先行動,通過科技創新挑起濱海新區發展自主創新能力的重任。2月28日,國防科技大學與濱海新區簽署全面科技合作協議。國家納米工程研究院、天津國際生物醫藥聯合研究院、交通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一個個「國」字頭的科研機構落戶新區,更讓濱海新區在創新之路上增添了實力和自信。2007年,國家生物醫藥國際創新園、工業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等12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啟動建設。冶金、化工、汽車等10個行業技術開發中心加快構建。一批重大自主創新項目開工建設、投產達產。天津濱海創業風險投資引導基金組建成立,一批科技風險投資基金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進入濱海新區。

 「必須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科技創新是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核心戰略。」採訪中苟利軍主任仔細介紹了濱海新區的科技創新方面的發展思路。濱海新區按照「園區佈局分工明確、科技項目集中建設、創新資源有效配置、產學研緊密結合」的發展思路,促進科技成果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努力使濱海新區成為先進技術的承接和擴散地,成為跨國公司研發中心的聚集地,成為高新技術的原創和產業化基地,成為科技人才的創新高地。

高端產業支撐 產業結構優化提升

 天津濱海新區在發展規劃中提出,要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以「項目集中園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成建設」為指導,統籌產業佈局規劃,統籌功能區開發,全力引進技術水平高、帶動作用強、發展潛力大的關鍵項目和龍頭項目,促進產業優化升級。

 記者了解到,目前濱海新區已經形成電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車及裝備製造、現代冶金、生物技術和現代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和食品加工等主導產業,航空航天、造船等新的優勢產業正在濱海新區興起,現代服務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天津濱海新區努力構建高端化、高品質、高新化的產業結構。2007年,濱海新區新批外資項目400多個,其中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200多個,質量高、投資強度大、帶動作用明顯的大項目給濱海新區不斷增添新活力。空客A320系列飛機天津總裝線、大推力火箭、100萬噸乙烯煉化一體化、中船重工造修船基地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150萬噸冷軋薄板、鋼管公司擴能改造、紡織工業整體改造、天津鹼廠改造等重大產業項目進展順利。太原重工臨港重型裝備基地等一批新的合作項目正在抓緊推動落實。特別是金融、物流、會展、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在濱海新區呈現加速發展態勢。2007年,濱海新區完成服務業增加值662.09億元,增長28.6%。金融、物流、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增長強勁,日本瑞穗實業銀行、摩托羅拉財務公司、工銀金融租賃公司等國內外金融機構落戶新區;天津港完成貨物吞吐量3.09億噸,集裝箱吞吐量710萬標準箱;濱海國際機場全年運送旅客386.1萬人,貨郵吞吐量12.5萬噸;通標技術服務、藥明康德、卡巴斯基等70多家服務外包和科技研發企業快速成長。

基礎建設先行 創造良好投資環境

 先進區域發展的經驗表明,良好的基礎設施是區域投資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增強區域綜合服務功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天津濱海新區正在加快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構建空間結構合理、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和城區基礎設施體系,增強區域服務功能。2007年,天津濱海新區重大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全年完成基礎設施投資268億元,增長23%,開工建設60項重點工程,竣工27項。濱海國際機場改擴建、天津港北港池集裝箱碼頭三期工程、新區220千伏環網建設等重點工程竣工。京津塘二線新區段、海濱大道、中央大道、集疏港道路一期等項目加緊建設。特別是天津港25萬噸級深水航道建設全面竣工,實現所有能進出渤海灣的大型船舶,均能在天津港停靠。

 2008年,天津濱海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再掀新高潮,全年重點建設66項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總投資2430億元,年內計劃投資450億元,比上年增長68%。圍繞提升海港空港功能,重點建設20個工程項目,確保天津港主航道拓寬一期工程3月份完工,二期工程5月份開工;天津港30萬噸原油碼頭、汽車滾裝碼頭工程10月份完工;濱海國際機場第二跑道3月份開工。圍繞提升集疏港功能,重點建設薊港鐵路複線、北疆港區鐵路進港三線、萬板鐵路複線3條鐵路貨運專線,建設京津塘高速公路二線濱海新區段、集疏港公路、海濱大道等3個疏港公路項目,確保按期竣工通車。圍繞加強與周邊地區交通聯繫,重點建設津秦客運專線和京津城際客運專線新區段,新建續建津寧、薊塘、津港等10條高速公路,啟動建設京津塘高速新區段拓寬工程。圍繞完善新區內部路網,重點建設西中環、津漢快速路、楊北公路、跨海河開啟橋等20個路橋項目,確保中央大道、西中環全線開工,部分路段年內通車。做好新區內地鐵、輕軌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加快推動大港電廠二站、北疆電廠、營城污水處理廠等7個公共設施項目建設,建設新區信息港、空間地理信息系統、應急指揮系統等公共信息基礎設施。

發展循環經濟 全面建設生態城區

 2007年5月31日,天津東邦鉛資源再生有限公司在天津濱海新區投產,這家公司通過把蓄電池生產中的鉛廢料和汽車配件所更換的廢鉛酸蓄電池進行再利用,可年產再生合金鉛1.2萬噸。正在建設的泰鼎電子廢物回收加工項目,則將把摩托羅拉、三星、LG等公司的廢棄物通過處理實現90%的資源重複利用。目前,有越來越多這樣專以其他企業廢料為生產原料的企業落戶濱海新區,通過產業共生的方式,形成循環經濟的產業鏈。

 在天津濱海新區生態經濟、生態人居、生態文化的先進理念已深入人心,並落實在實踐中。濱海新區嚴格實行環境准入制度,堅決杜絕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落戶新區,開展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大港石化、漢沽電水鹽聯產、海河下遊冶金、開發區汽車等循環經濟產業鏈,努力將產業功能區建成生態型園區,以最小的資源和環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經濟社會效益。2007年,天津濱海新區生態城區建設初見成效。新區單位GDP能耗下降4.5%,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60%,空氣質量好於二級的天數超過300天。新增綠化面積50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6%。

 濱海新區還對區域內500多平方公里濕地進行有效保護,建設了開發區污水處理廠、漢沽垃圾處理廠等一批環保設施,清理港區外煤炭倉儲場70餘家,搬掉沉積80多年的2.7平方公里的鹼渣山,建成了公園。同時,新區還興建了泰豐公園等一批綠色景觀,綠化覆蓋率已達3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9平方米。一個現代化海濱宜居生態新城正在展現在世人面前。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十七大」新思路 兩會看神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