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葵青區議會關注消費權益工作小組委員梁廣昌(右)認為,大型超市以減價作招徠,令顧客以為其貨品是全港最便宜,有誤導的成份。
【本報訊】(記者 岑思敏)香港大型超市向來以「價格最平、最抵」作招徠,但實際又是否如此「抵」?有調查發現,同一產品於超市減價後,價格仍不及小型超市、士多或辦館便宜,其中30項貨品如午餐肉罐頭、蒸餾水等價格相差0.1元至6元,最多甚至相差約1倍。負責調查的組織批評,大型超市大量採購貨物,來貨價偏低,卻沒有惠及市民,反而以減價作噱頭誤導顧客,令市民以為超市貨品為全港最平,造成消費陷阱。
葵青區議會關注消費權益工作小組本年2月委託香港職業發展服務處,進行為期3星期的「葵青區超級市場減價貨品」調查,抽查了該區大型超市和士多辦館的貨品,包括糖果、糧油罐頭食品、小食及飲品,進行了價格比較。調查發現,雖然小規模經營的士多和辦館的貨源品種均少於大型連鎖式超市,但價格「均真」,大型連鎖式超市聲稱的減價貨品,竟抵不過小本經營的士多、辦館出售的同一貨品。
大超市7成貨標榜減價
調查發現,大型超市有約7成貨物都標榜減價出售,士多、辦館卻甚少採用這種銷售手法。當中有30項在大型超級市場出售的減價貨品價格高於士多、辦館和小型超市,貨品的差額由1毫至6元不等。差額最大的貨品是3罐裝梅林牌午餐肉,在大型超市減價後售價為20.8元,但在小型超市卻只售14.8元,足足相差6元。在大型超市減價後售14.9元的地捫茄汁沙甸魚(215g),在小型超市只售10.5元。而一支750ml的清涼蒸餾水,在便利店售4.5元,大型超市減價後售2.9元,但在士多卻只售1.5元,後兩者價錢相差近1倍。
大超市廣告費轉嫁市民
負責調查的葵青區議會關注消費權益工作小組主席梁志成認為,看報紙格價才掃貨一向是市民的習慣,但在報章賣廣告的僅僅是大型超市,因此少去士多、辦館格價的市民只能比較各間大型超市的價格。他又認為,超市打著減價的旗號再在媒體以廣告轟炸消費者意識,影響消費者的心態。雖然大型超市的議價能力較高,能以較低價錢入貨,但由於要支付廣告費,因此費用會轉嫁消費者。他認為市民不怕看廣告,但看廣告之餘要懂得精明格價。
廣告轟炸 涉誤導成份
工作小組委員梁廣昌更表示,大型超市以減價作招徠,令顧客以為其貨品是全港最便宜,有誤導的成份,應提出指摘。另一委員潘小屏則呼籲大型超市應有商業良知,將本來用來賣廣告的費用惠及顧客,真正減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