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3月1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河南省長李成玉 讓一億人吃好 帶最大省致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3-13]
放大圖片

 ■李成玉赴多個村莊視察農村公路建設和管理養護情況,與當地村民交談。

 ■本報駐河南記者:李鴻雲、陳融雪

 從寧夏到河南,李成玉一幹十七載。他引領並見證著河南的高速騰飛,也堅持著自己的為官之道:低調、務實。談及官場風氣不正、人情盛行,他自嘲甘做「思想不開放」的「惡人」。面對著1億河南人民,他立志要把這個從人口角度算的全國最大省帶上富強之路:「到2012年,河南經濟總量要突破2.5萬億元,河南要進入中國經濟第一方隊,並且要提高GDP的增長質量和人均水平。」

 過去的五年是河南發展最快的五年,經濟總量連續跨越6,000億元、7,000億元、8,000億元、10,000億元和15,000億元大關,躋身全國第四,其主要經濟指標皆實現翻倍增長。對此,李成玉說:「我最大的欣慰是,河南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中,農業不僅沒有削弱,反而加強了。」他說:「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如果缺了糧,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能補得起。近1億人口的河南如果缺了糧,哪個省也補不起。」

從放糧拯荒到產糧第一

 07年,河南糧食產量超過1千億斤,連續四年增產,連續八年總產量全國第一位。「沒有糧食,一切發展都是空談!」這個認識,源於李成玉剛到任就經歷的一場糧荒。

 94年秋季大旱,李成玉清楚地記得7月19日到周口鄲城考察,70萬畝玉米地一片焦黃,隨處一根火柴就可以點燃。95年上半年缺糧,他再到鄲城,街上沒有賣掛麵的,家家戶戶的屯倉、鍋裡都沒有米,只能用菜葉混著黑米做饅頭吃。新華社稱:河南數萬人缺糧。中央經貿委也前來調查。「我老家寧夏也是十年九旱的地方,可是從來不曾如此難,因為沒河南人口密度大。」李成玉說:「宋代包公陳州放糧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於是,他提出動用國庫、來年補上。是年,共發放2億斤公糧拯荒。

為人民不惜一切代價

 時過境遷。現在的河南不僅農業生產顯著提高,還在48,081個行政村實現了水泥(油)路,農村公路總里程24.1萬公里;累計投入26.7億元,解決了逾770多萬農民的飲水安全問題;新建了2,5000個農家小超市,全方位的解決農村問題。李成玉說:「新的五年裡,我們要投1,000億加強新農村建設,要把城市的文明延伸到農村去!」

 河南高度重視安全生產,針對小礦點多的情況,實施劃片到人的制度。不過也有防不勝防的時候,譬如暴雨引發的陜縣7.29礦難驚動了中南海,最終以「69名礦工被困76小時全部生還」的結局,創造了中國礦難史上的奇跡。

 07年7月29日,李成玉和史濟春副省長正在遼寧考察,接到礦難消息,立即決定連夜冒雨趕回,並斬釘截鐵地表示:「需要用人給人,需要用錢給錢,需要用物給物,要不惜一切代價往外『搶人』!」

 地質專家、瓦斯專家、人體健康專家到齊了,都等著李成玉這個總指揮做決定。聽說礦工們估計會被困五、六天,他手裡攥著一把汗。這時,他想起秦嶺高速隧道坍塌,被困人員靠管道喝奶的報道,立即決定用兩條管道中的一條送牛奶。於是,他們四處收集鮮奶,將奶壓進通風管。由於通風管壓力大,牛奶總是被噴成霧狀。井下的礦工們很聰明的用毛巾將管口堵上,牛奶就順著毛巾滴進他們接著的礦工帽裡,暖水瓶裡,從而為營救贏取了寶貴的時間。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