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 杜
日本產牛肉統稱「和牛」,因為年前美國傳「瘋牛症」令南美阿根廷輸港亦受累,「和牛」一夜地位大高,成天之驕牛,又因數十年來通過以前「非人生活」等電影說出日本有啤酒餵牛音樂按摩飼牛等特殊方式,「和牛」在意識上先入為主是高人一等之牛。
但「牛」到了香港卻演化成為「低人一等」之動物,因近年香港盛產了野牛,農家無田可耕把牛放逐於新界山野任由自生自滅,於是逐漸有群聚叢生成為無人照理之野種,香港人有好生之德不忍把曾為人類出力辛勞之牛大刀闊斧一次過全部槍斃消滅,港聞便間中有「野牛墮山涯」、「野牛墮陷深溪」之消息披露,總是勞煩消防員或警員群出「拯野牛」,把這些落難野牛救出,救出之後又往往放回野外任由牠們回群自生自滅,香港有難民收容所,卻從沒有難牛收容所,市民遇上牛肉來源短缺永遠不會有人飼牛宰牛,彷彿「野牛不是肉牛,野者不能吃」已成為共識。
惟吾等較為熟知日本風物的慣常旅日者,均知「和牛」在日本本土分目繁多,他們最大多數的是普通食用牛,即普遍分布在南北本州各城鄉地的牛隻,亦即我們在日本各地食店最易吃到的「牛井」(牛肉飯)、「奧叮」(關東煮雜肉雜菜煲)等之一般牛肉,極流行之「吉野家」牛碎肉飯也是用普通牛肉,此外,他們較精緻貴價特飼之牛,有「近江牛」、「三田牛」、「松鰂牛」、「神戶牛」等多種,均是各地牧場精飼細養之上等牛,其牛隻體內背理肌(牛柳)、後腰臂肌(西冷)、肩胛肋骨肌(牛肋骨)等均肉理細嫩,肥腴部分網理均勻,長韌之纖維被分斷,吃者入口綿軟易嚼,肉汁豐厚香細,這些特種食用牛生產飼養不易,我們就統稱之為「和牛」,在日本國內亦賣得特貴。
除上述「三田、神戶、松鰂」等特產名牛外,日本人認為是「東瀛四島寶地」之九州南部佐賀縣,亦特產一種被評5A級和牛的「佐賀牛」,據知在日本開有分店的「鴻星」食店,上月一次過買下本季九州產五十隻「佐賀牛」,正有計劃輸港上市之中。(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