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世雄.
上星期接到朋友的來電,問甚麼是「粵劇排場」以及《帝女花》裡《上表》的一場是不是「排場」?後來,我問喜歡看粵劇的年輕人相同的問題,發現有些朋友對「排場」、「功架」、「表演程式」等常見戲曲詞彙的認識並不清晰。對觀眾來說,最重要有好戲看,懂不懂戲曲詞彙也無關宏旨;但負責戲曲教育和推廣的朋友,概念不清,便很容易鬧出笑話。
「排場」是粵劇表演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粵劇演員的基本演技和表演方法,由一定規範的鑼鼓、唱腔、音樂曲牌、功架、舞台調度、情節、特定情景等組成。「排場」本是優秀的傳統劇目裡的精彩段落,給擷取出來作為演員和編劇的基本功,可以是一個表演片段,又可以獨立成為一齣折子戲。在演提綱戲的年代,開戲師爺只提供每個場口的情節、完整劇本欠奉的情況下,演員必須熟悉各種「排場」,才能出台演出。演員學「排場」,一般由比較簡單的「問情由」學起,甚麼「反腸」、「點將」、「拜壽」,就像現時建築的方法,一件件「預製配件」,根據需要,鑲嵌組合成為整齣戲。有些排場是各種行當的演員都要熟識和掌握的,稱「通行排場」或「通用排場」,例如:上馬、落馬、會宴、探監等;有些則是某一行當必須掌握的,例如演武劇用的殺妻、打洞,文戲用的寫狀、書房會等。有些排場是獨腳戲,有些則由兩個人或以上合演。譬如「配馬」就只有一個演員演出,「擊掌」必須兩個或更多的演員合演。
根據老藝人豆皮元回憶整理出來的粵劇排場有二百四十七個。1961年內地舉辦的「粵劇傳統藝術調查研究班」,整理出一百四十二個排場,其中文行五十四個,武行八十一個,丑生七個。(賴伯疆、黃鏡明《粵劇史》頁228)
至於《帝女花》之《上表》一場算否「排場」的問題,雖然傳統沒有這個標題的排場,不過文戲有「十奏」排場,廣泛用於粵劇表演中,《上表》大概依著這個排場演出。況且,「排場」也是不斷創造和發展,「哭墳」、「夜吊」便是清末民清時著名藝人朱次伯創造,後來被愛情戲吸納運用。《帝女花》流行了大半個世紀,演出無數,劇中的著名場口如《庵遇》、《上表》也有條件成為粵劇演員的學習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