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第一位「個體戶」 章華妹。
本報駐浙江記者:張文、何暉、白林淼、黃瑞庚
1979年,剛從文革十年動亂中脫身的中國百廢待興。在國有企業承擔起復興使命的同時,一群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溫州「小人物」,迫於生活的壓力,開始了「民營經濟」的探索之路。
沒有法律的保護,僅僅抱持著「賺錢無罪」的理念,他們遊走在「合理」與「非法」的邊緣。胼手胝足加上機緣巧合,不少人由不名一文迅速變成「萬元戶」,部分人還繼而成為「億萬富豪」。
他們肩扛著「資本主義投機倒把分子」的罵名,忍受著「紅旗是否變色」的質疑,或在平凡中堅守,或遭遇牢獄之災,一直到「民營經濟」一詞作為「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載入憲法的時候——無數溫州人用血淚和辛酸來論證的「中國式民營經濟」,才成為改革開放30年中最具影響力的閃光點,溫州亦由此成為中國民營經濟的重新啟蒙之地。
1982年震驚中國的溫州「八大王事件」,其被捕、候審以及後來的無罪釋放,正是這個過程的縮影。
30年後的今天,本報記者從這一代溫州人中找到了幾位典型人物,希望藉著他們普通卻又不平凡的經歷,回溯溫州民營經濟從萌芽、爭議到獲得肯定和壯大的艱難歷程,感受這幾位溫州人血管裡流淌的生生不息的市場意識和創業精神,以及由此而折射出來的今日中國民營經濟崛起之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