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光 國防大學教授
解放軍雖然沒有美軍那麼多高耗油的大型尖端武器裝備,但對石油的消耗也是不可小視。如果沒有足夠的石油能源支持,現代化的國防和軍隊建設就很難實現,同樣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能力也會大大下降。從這個意義上說,石油資源充足與否,不僅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經濟安全,而且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國防和軍事安全。
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第42卷第3期刊登了前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撰寫的《對中國能源問題的思考》的論文指出:能源安全中最重要的是石油安全。論文提醒要把能源戰略置於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位置,並且「需要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新型能源發展道路」。作為前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撰文討論能源問題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聯想到近年來國際油價「高歌猛進」地一路飆升,可知曾影響西方經濟的石油危機的陰影,如今正對高速增長的中國亮起了預警信號。今年1月2日,國際油價突破了一百美元大關,並在近日攀升至130美元。對於我國這樣一個石油生產和消費大國,能源(尤其是石油)的高價位,直接影響到國家的能源(石油)安全,這直接關係到中國在21世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而基本實現現代化目標的重大戰略問題。
軍事建設與石油息息相關
在當代社會中,不僅經濟發展離不開石油,其他活動也無法離開石油。在這些活動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軍事活動。因此石油安全問題不僅在經濟安全中佔據突出地位,而且與軍事安全密切相關,將對我戰略環境產生重要影響。
沒有大量的石油等能源的供應,現代化的國防和軍隊建設就無法進行,打贏信息化戰爭更是無從談起。石油對軍事活動的影響始於機械化時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在這次戰爭中,世界各國陸續將石油用於軍事行動的各種裝備,如運輸車輛、飛機、軍艦和坦克等。戰爭後,由於強調現代化戰爭的兩大特點——廣泛的機械化和高度的機動性,石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需求量越來越大。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基本上所有的運輸和大型武器裝備都離不開石油了。目前,雖然有核動力航空母艦和潛艇,但除此以外的全部運輸和用於作戰的大型武器裝備都依靠石油作為動力。特別應當看到的是,現代化大型武器裝備都是高耗油的設備,如美國的航空母艦每小時耗油量為123桶,一般軍艦每小時耗油量為50桶,M-1坦克每小時耗油量為7桶,B-52轟炸機每小時耗油量為88桶。正因為如此,石油在各國軍用燃料中佔有極高的比重。如1972年度,石油佔美國國防部能源消費量的72%;1984年石油佔美國軍用燃料消費的65%(其餘分別為電力21%、天然氣7%、蒸汽4%、煤2%、可再生能源1%)。可以說,確保國家能有充足的石油供應是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頭等大事。
石油資源與戰力有直接關係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戰時和平時對石油的消耗是有差距的,戰時比平時要高得多。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武裝部隊所消耗的石油佔全國消費總量的33%:海灣戰爭中,多國部隊的石油消耗佔總消耗的比重高達50%: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北約部隊的石油消耗佔其總消耗的比重高達60%-70%。但是,在和平時期則低得多。1972年,美國武裝部隊每天的石油消費量為75萬桶,佔美國同期全國石油消費總量的5%。1974財政年度,美國武裝部隊的每天石油消費量約為65萬桶,約佔當年美國消費總量的3.7%;其中空軍佔54.6%,海軍佔35.8%,陸軍佔9.6%。1984年,美國武裝部隊的每天石油消費量約為48.65萬桶,佔全國石油消費總量的3.1%;在這一年裡,美國軍方的石油消費費用為62億美元,佔當年國防支出的3%。但是,在這其中更為重要的比例是,美國武裝部隊消費的各種石油產品數量是美國全國石油產品消費總量的7.7%,武器裝備部隊消費的噴氣燃料是美國全國消費總量的57%。在科索沃戰爭中,由於飛機油料消耗巨大,美國不得不多次緊急採購油料。在2001年對阿富汗的軍事打擊中,美國從本土起飛的B-2A隱形戰略轟炸機一個往返要耗油300噸,致使美軍不得不減少這種昂貴武器的使用次數。
我軍雖然沒有美軍那麼多高耗油的大型尖端武器裝備,但由於數量的關係,對石油等能源的消耗也是不可小視的。如果沒有足夠的石油等能源的支持,現代化的國防和軍隊建設就很難實現,同樣打贏信息化戰爭的能力必須會大大下降。從這個意義上說,石油資源充足與否,不僅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經濟安全,而且直接關係到國家的國防和軍事安全。這就是以石油為主的能源安全的戰略意義之所在。(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