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5月3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經濟槓桿推動巴士路線調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5-30]

5間專營巴士公司向政府建議於本月起至年底,取消共12條乘客偏少的路線,並建議重組26條線路,除縮短路程外,亦削減非繁忙時間及假日的班次。我們認為,由於油價飆升以及港鐵的競爭,令巴士公司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加上政府為防止通脹惡化,在強大民意支持下大幅壓低票價加幅,導致大部分成本未能轉嫁消費者,終於迫使巴士公司從節流上著手,主動建議重整路線,可說是意想不到的結果。由此得到的啟示是,政府應多利用經濟手段去促使巴士公司完善路線分佈,既減省巴士公司成本,亦可改善路邊空氣質素,令整個社會都有得益。

近期國際油價持續急升,已突破130美元一桶的水平;同時,港鐵多條重要路線如西、南港島線、沙中線正規劃動工,令巴士公司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過去,巴士公司每當遇上經營壓力,總是憑借利潤保障協議,向政府申請加價,彌補經營成本,導致巴士公司沒有誘因從節流上著手。然而,本港目下通脹熾熱,基層市民生計首當其衝,社會強烈要求政府在交通工具加價上從嚴把關。政府早前已將巴士票價加幅由申請的約9%削減至4.5%。由於單靠加價已行不通,巴士公司惟有轉向開源節流,其中調整一些重疊、低效的巴士線,減低成本,便成為最可行之法。

本港巴士路線的整體佈局不合理,不少繁忙地區如銅鑼灣、旺角的巴士線過分重疊,不僅浪費資源,令交通嚴重擠塞,亦加劇了路面的空氣污染,帶來了高昂的社會成本。當局可以進一步運用經濟槓桿,不批准那些線路重疊而載客量經常不足的巴士路線加價,以促使巴士線的重整更能符合社會大眾利益。

不能否認的是,任何重組方案都會為某些乘客帶來不便。政府及巴士公司在減少巴士行走這些地區的同時,亦要顧及居民的日常生活,做好調整後的配套安排。(文匯社評)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