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耀
電子媒體的傳播中,常有個誤會,總以為實時播出最能夠令受眾掌握第一手資料。而事實並非這樣,實時廣播往往並不一定能提供最新的消息。以報道交通消息為例,各廣播電台的交通消息主要都集中在每小時或半小時的新聞時段前或後播出。而搜集交通消息的過程通常包括了與主要的的士台聯絡,擷取資訊後要安排寫稿,還要等候播出時間,最可能做到的是在進入直播室前再檢視一下運輸署提供的各區主要幹道的影像訊息。
主持人的而且確在「直播」,但手頭上的資料無論如何也是幾分鐘或更前的消息,能否充分反映實時的交通情況很成疑問。所可提供的只能是個概括的印象。
至於新聞報道情況也大致相同,除非是例如當年電視台攝影隊移師到寶生銀行門外直播警匪對峙的過程,否則所謂實時播出其實也是主播在讀出較早前發生事件的預寫稿件,又甚至乎是與現場的記者通話也可能是較早前的錄影,只不過當中不存在太大的時差罷了。總是電子媒體不比印刷媒體,後者每天都有既定的截稿時間亦即所謂的死線,因此今天所刊的在死線以前所得的消息就是「新」聞,昨天死線以前的都是「舊」聞了。
電子傳媒的優點則在於不時可以更新及有必要時可插播,「實時播出」令緊貼事件發生時間的說法更容易成立。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印刷媒體都希望可以憑藉互聯網的特性以彌補傳統媒體存在截稿死線的不足。話是如此但透過互聯網發放新聞資訊,又已是另一個戰場,傳統印刷媒體如何透過互聯網轉型仍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