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敬偉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翻譯及語言學系
讀現代人所寫的書,我們都對作者的背景有一定認識,看書時,自然可以從中窺探作者的所思所想。讀古人所寫的書,雖然不一定知道作者是誰,但我們也會懂得書中代表的是何人何派的思想。不過,有一部古書,連作者是否真有其人也有爭議,更遑論知道它究竟是誰人的思想了﹗這部神秘的古書,就是《列子》。
記載不少道家古語
列子的名字是列禦寇。根據劉向的記載,「列子者,鄭人也,與鄭繆公同時,蓋有道者也。」《莊子》又分別記載了「御風而行」和「窮,容貌有飢色」的列子,可是《史記》對他卻沒有一字提及,所以有人懷疑列子其人純屬子虛烏有。不過,有關列禦寇的事蹟和思想,散見於《莊子》、《戰國策》、《韓非子》、《呂氏春秋》等先秦古籍中,可見古時確有這個人物的存在。至於《列子》一書,著錄於《漢書.藝文志》的道家類。這個本子是由劉向根據先秦和漢初的材料編定的,但不久便散佚了。今本《列子》也有八篇,並有東晉的張湛所作的註解。前人懷疑張湛偽造了《列子》,但張湛的註解與正文有許多不同,可見作偽者另有其人。今本《列子》記載了不少道家古語,又雜有晉人的思想和言行,應是後人據古本編成的,內容未必全偽。我們可以視它為一部包含先秦材料,又反映魏晉人觀點的古書。
常用寓言說明深奧事理
《列子》全書的思想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大抵以道家思想為依歸。《列子》的宇宙論,建立於老莊重道的基礎上。《天瑞》篇說︰「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太易者,未見氣也;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這解釋了宇宙從生成到進化成今日的物質狀態的過程。在政治觀方面,由於《列子》成書於崇尚儒家仁義之道的漢代滅亡之後,書中經常對漢朝人崇奉的名教觀念予以否定,甚至作出嘲弄和批評。它提出的理想社會模式,是要回復到原始時代沒有階級制度、利害慾求的烏托邦式社會。這與老莊因對現實政治不滿而提出的復古主張同出一轍。在人生觀方面,《列子》強調虛靜,藉以獲得自然而真實的空間環境。它秉承老子「柔弱勝剛強」的主張,提出柔是天下的「常勝之道」。這種柔弱實際上是弱者對亂世的一種反抗形式。此外,《列子》也強調天命,認為萬物都處在一套讓人無可奈何的規律之中,而對任何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也只得逆來順受,完全妥協。這種無奈的人生觀,顯然是黑暗現實環境的時代產物。
和老子、莊子一樣,列子其人其書,也在道教盛行的唐代備受尊崇。此外,《列子》的語言明白暢達,並常用寓言說明深奧的事理,例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兩小兒辯日等,都是後人耳熟能詳的故事,可見在文學方面,《列子》也有重要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