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菁
意象,專給人聽覺的享受,如果連綴成篇,便有點像水療,叫人凝神提氣;又像辭賦,讀起來,身體會發熱,最宜用來練功打通任督二脈。請讀以下一段語言,作者如何用聲音來寫雨這個主題:
台灣濕度很高,最饒雲氣氤氳雨意迷離的情調。兩度夜宿溪頭,樹香沁鼻,宵寒襲肘,枕著潤碧濕翠蒼蒼交疊的山影和萬籟都歇的岑寂,仙人一樣睡去。
這兩句散文,讀過之後,立刻會發現韻律協諧,節奏跌宕有致,勻稱中又有變化。如何營造這種效果呢?首先,第一句的韻腳「高」、「調」近距離諧協,第二句的「頭」隔了一個短句,才和「肘」相協。然而,中間短句的「鼻」又隔句,與「寂」互相諧協。於是這組句子像回音,在山谷與山谷間,遙相呼應,和上一句比較,便有了變化。
韻律協諧 節奏跌宕有致
此外,長短句相接,一忽兒使短刀,節奏明快;一忽兒又揮動三截棍,節奏多樣化。第一個長句由「最饒雲氣氤氳」,與「雨意迷離的情調」組成。「氤氳」與「迷離」是疊韻,「迷離」又悄悄與後面的「寂」同韻。下面一個長句由「枕著潤碧濕翠」、「蒼蒼交疊的山影」、「和萬籟都歇的岑寂」三小句組成。這次,作者換把「疊」與「歇」相協。如此,音韻不限於句末,而是散佈在句子不同的位置上,更見散文的特色。用韻比起上期的《蛋白質的女孩》,變化更多。加上韻腳,四聲俱全,抑揚頓挫。以這樣音律節奏的變化,寫雨中的山景,古之謂氣韻生動,就是這樣。
如此玲瓏剔透,只須舉兩句,便足見大家風貌,余光中的《聽聽那冷雨》,詩化散文,由此得名。寫的既是雨,作者為了增加音樂美,以大量的疊詞,來模擬雨聲雨態,少不了的經典如「淋淋漓漓」、「淅淅瀝瀝」、「嘈嘈切切」,創新的如「咕咕」象其聲;「沸沸」、「騰騰」、「斜斜」則象其貌。「輕輕地奏吧沉沉地彈,徐徐地叩吧撻撻地打」,用擬人法添一分搖滾味;「忐忑忑忐忑忑」、「細細瑣瑣屑屑」、「滴滴點點滴滴」,簡直在打鼓了!把雨寫成搖滾節奏,原來聲律也可以現代化。
以下一段,乃出自同一篇,除了聲律之美外,意象還用了蒙太奇的效果:
至於雨敲在鱗鱗千瓣的瓦上,由遠而近,輕輕重重輕輕,夾著一股股的細流沿瓦漕與屋簷潺潺瀉下,各種敲擊音與滑音密織成網,誰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輪。「下雨了,」溫柔的灰美人來了,她冰冰的纖手在屋頂拂弄著無數的黑鍵啊灰鍵,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黃昏。
這些有聲意象,由雨來演奏,主要樂器「鱗鱗」、「輕輕重重輕輕」、「股股」、「潺潺」、「冰冰」是疊詞。配樂是反覆的字詞,「敲擊音與滑音」、「千指百指」、「黑鍵啊灰鍵」,為要造成連綿不斷的雨態雨聲。韻腳「上」、「網」相協;「輪」、「昏」相協。雨是樂手,把瓦片當成鋼琴,最後的是「晌午」與「黃昏」兩個意象剪接,剪接成蒙太奇的圖像,音符也戛然而止,收的是第一聲「昏」,響亮高亢。這樣精巧的設計,只是一個段落而已。通篇八頁,聲音的意象,連氣如辭如賦,光是這項成就,余光中就穩佔中國當代文學史的一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