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點評集•港澳樂手輝映世界合唱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6-22]
放大圖片

 ■澳門青年交響樂團在金色大廳演出。 譚志勝 攝

文:周凡夫

 一年一度在奧地利舉行的世界合唱節,今年安排於5月22日及23日在維也納舉世知名的金色大廳,和莫扎特故鄉薩爾斯堡的莫扎特音樂學院音樂大廳舉行。仍由享譽國際樂壇的維也納兒童合唱團擔任主人,並邀請四個亞洲音樂團體參加。

 筆者有幸觀賞了這兩場長達三個小時的音樂會。開場在奧地利的Martin Schebesta指揮下,三個合唱團與「維兒」組成一百三十多人的合唱隊,於鋼琴伴奏下演唱了維也納的Gerhard Track所寫的《This World》,然後四個合唱團輪番單獨上場,各自演唱了二、三十分鐘的一套合唱曲。

 首先上場的上海女企業家合唱團唱了六首中外合唱曲,接著登台的日本府中—維也納文化大使合唱團則唱了三首日本民歌組曲,和一首並未排在節目表上的日本歌曲。由費明儀指揮的明儀合唱團則只唱了韓德爾神劇《猶大馬加比》中的選曲《O Father Whose Almighty Power》、中文歌曲《雕花的馬鞍》和《茶山情歌》,全部只有十一分鐘,到第二晚在薩爾斯堡則多唱了四首合唱曲,合共近三十分鐘。明儀合唱團的演出服裝,男的西裝,女的米色旗袍,一如所選唱的歌曲,呈現出香港中西合璧的文化特色;更以精緻細膩,充滿感染力的合唱歌聲與富有風格的音樂表現,展現出不俗的實力。兩晚的掌聲明顯地壓倒其餘幾隊,在薩爾斯堡多唱四首,氣氛更為高漲,掌聲更為熱烈,可說為香港增光!

 維也納兒童合唱團的表現卻談不上突出,在身兼鋼琴伴奏的指揮Nikolaus Muller的領導下,合唱技巧表現仍高,但音樂表情卻欠變化,投入感情亦不足夠。《紐約,紐約》一曲,更欠應有活力,亦無美國歌曲風格特色,可說是有點失望!

 算來兩晚獲得最熱烈掌聲的是下半場才登台的澳門青年交響樂團。該團在查偉革指揮下選奏樂曲三首,樂音圓潤成熟,是青年樂團中少見的,而樂團音樂表情的豐富變化,在蘇佩《維也納之早午晚》序曲中尤為突出。為此,樂團在薩爾斯堡演出時將該曲排到最後,將演出推向一個高潮後結束。至於對葡萄牙作曲家白蘭高(Branco)第二組曲《亞蘭迪祖》的終曲的演奏,獨特的節奏和南歐風格的掌握,都讓人印象深刻;而何占豪的交樂詩《龍華塔》的作曲手法和風格雖較「保守」,但樂團於高潮部分卻仍能發揮澎湃的爆發性衝擊力,展現「青交」從未有過的豐富交響色彩!

 最後,Schebesta再度登台指揮主客四個合唱團,在「澳門青交」伴奏下,以二百多人的陣容演唱莫扎特歌劇《魔笛》中的四首歌曲。由四團組成的各個聲部聲音並不平均是意料中事,當日於金色大廳地下三層的玻璃音樂廳排練所見,各合唱團分處不同方位,水平高下立見。香港的明儀合唱團再次表現出色,無論咬字、風格、處理,都見出信心十足。

 這次「澳門青交」的突出表現,除了有賴多位離團在外進修音樂的資深團友回團助陣外,樂團的名譽會長廖澤雲、澳門立法會主席曹其珍、澳門教青局局長蘇朝暉、副局長何絲雅等人亦專程赴歐為演出打氣。澳門基金會更贊助樂團,解決自付路費的困難,處處都顯出澳門社會領袖對樂團此行的重視和關心。但同樣為香港增添色彩的明儀合唱團,不僅事前事後未有獲得香港社會人士應有的注意,此行一分一毫全是自費,港澳兩地政府對文化藝術交流的態度有如天壤之別,實在讓人感慨!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