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爾硯
北京軍事觀察家認為,中美軍方對台海新形勢的不同判斷,除了微妙的心理遊戲和較量外,還有兩岸的快速接近及趨合對彼此戰略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解放軍對台海新局勢及發展動向作出的戰略判斷,集審慎樂觀和適度警覺於一體,應是務實、清醒的,也是可信可讀的。
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最近在參加亞洲安全峰會時,談到了台海兩岸發展的新形勢和解放軍的立場。馬將軍指出,兩岸關係出現了新的積極變化;與此同時,「台獨」勢力繼續分裂活動,嚴重的「台獨」思想,還在影響台灣社會。因此,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任重道遠。據報道,與會的美軍高層人士對此講話表示費解,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基廷將軍感到「有點突兀」,美國主管亞太安全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辛恩認為「有點奇怪」。
既有積極變化 也有矛盾隱憂
毋庸置疑,「3.22」大選後,台灣島內政治格局發生了積極的變化,發展經濟和保持兩岸現狀的主流民意用選票作出了正確選擇,馬英九和國民黨提出了改善兩岸關係的承諾,胡錦濤和中共也給予善意回應。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成功訪問大陸,「胡吳會」給發展兩岸關係帶來了現實願景;「兩會」復談取得了實質成果,除了簽訂周未包機及大陸居民赴台旅遊協議之外,還達成強化兩會制度化聯繫機制等共識,從而揭開了兩岸關係歷史新頁。出現這些積極變化,除了大陸和台灣當局彼此配合,順應時代潮流和民意外,也是解放軍長期堅持反「台獨」、全力做好軍事鬥爭準備的結果。同時,也要看到,構成兩岸隔閡或敵意的根本矛盾並沒有解決,兩岸關係改善和發展的進程中仍然充滿荊棘或隱憂。
一方面,從台灣內部講,藍綠之間的政治爭鬥仍然激烈,如「兩會」復談取得的對台最為有利的經濟成果,島內不時有人發出「賣台」、「利益輸送」的責難,如果涉及到政治議題,上升到「統」、「獨」之爭,兩岸關係會不會走回頭路,實在不容過分樂觀。另一方面,從兩岸關係觀察,現在改善的只是低端政治層面的經濟及事務性問題,涉及的多是經濟利益問題,大陸也拿得出、送得起、賠得了經濟「紅包」,但如果涉及到高端政治層面問題,如「國家主權」、「外交承認」、兩岸軍事對峙和台灣「國際活動空間」等問題,沒有一件能夠輕易解決,大陸迴旋的空間也比較有限。如果達不到目的,「台獨」極有可能成為島內某些政治勢力進行政治抗爭或破壞兩岸融合的「救命稻草」。從這些方面考慮,解放軍提出反「台獨」任務「任重道遠」,既不是脫離現實的「危言聳聽」,也不是不合時宜發出的「強硬信號」,而是解放軍高層對台海局勢發展變化的清醒認識,也是與外軍直率交流、坦誠溝通和信息開放的體現。
既看到危險降低 也要看到任務繁重
當前,由於兩岸政治關係改善,經濟文化方面的互動增多,「台獨」威脅確已減少,兩岸動武的可能性也由此降低。但解放軍並不能因此放慢改革發展的步伐,放鬆對分裂國家行為的警惕和應有的準備。首先,從解放軍應對的多種安全威脅看,分裂國家是最大的威脅,「台獨」、「藏獨」、「疆獨」則是對國家安全和領土完整的現實威脅,「台獨」仍是各種威脅中的最嚴重威脅。因此,在新的形勢下,解放軍加快軍事變革、做好軍事鬥爭準備的戰略要求沒有變,提高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戰鬥標準沒有變,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戰略任務沒有變。其次,從國際環境看,儘管美、日、歐盟等國家對兩岸恢復對話和擴大交流持正面態度,認為有助於降低緊張,對區域安全也有幫助,但各國特別是美國希望兩岸關係改善到什麼程度則不是無條件的,而是以國家利益、亞太地區戰略利益為考量的,甚至也是有「底線」。如果美國認為兩岸關係發展過快、過頭以至「失控」,會不會出手干預,甚至借「台獨」之力發力,也不是不可預料的。
再次,從解放軍自身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也是興軍良言。堅持把遏止「台獨」分裂活動作為軍事鬥爭準備的長期任務,不斷強化反分裂的憂患意識、增強反分裂的軍事能力,是解放軍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勁動力。朝最好的方向努力,做最壞的打算準備,因為解放軍最終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領土完整的主要承載者。話又說回來,世界是個大家庭,中國的事情中國人自己最清楚。如果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美國軍方對馬將軍講話有些「震動」、「費解」也是可以理解的。美國軍方如能從中國核心利益、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軍隊使命方面解讀中國將軍的發言,說不定能從透明、直率、自信等方面對解放軍有新的收穫,「震動」或許會轉化為點滴「感動」。(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