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7月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赫爾姆斯之死與美國政壇風向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7-08]

張智新 首都經貿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

 7月4日,正值美國獨立日,也是其第232個國慶日,傳來前資深聯邦參議員傑西.赫爾姆斯去世的消息。這一消息隨後兩天迅速成為美國各大媒體的一大焦點新聞,包括布什總統在內的不少政要紛紛對之發表看法,媒體評論也頗為壯觀。

 許多中國人可能不太熟悉赫爾姆斯,赫爾姆斯1921年出生於被譽為美國南部保守派大本營的北卡羅來納州,1972年首度以共和黨身份當選聯邦參議員,此後連續6次當選,到2003年初退休,前後任職30年,曾長期執掌參院外交委員會,「資深參議員」的稱號可謂名副其實。

臭名昭著的「不議員」

 30年間,作為國會山保守主義大佬和最頑固反共分子的赫爾姆斯,一直以毫不妥協的反對派面目聞名全美:對軍控條約說不,對同性戀權利說不,對馬丁.路德.金紀念日說不,對卡特總統提出的巴拿馬運河條約說不,對克林頓總統的法官提名長達8年說不,對聯合國也說不,對古巴和勞爾.卡斯特羅更是不停地說不。赫氏因此成為國會中臭名昭著的「不議員」(Senator No)。

 赫爾姆斯的飽受爭議之處,其實還不僅在於其保守,更在於他在種族議題上的極端卻又複雜的立場。雖然他辦公室裡也有黑人僱員,但他反對在全美設立馬丁.路德.金紀念日;在一次採訪中,他更是公開拒絕自己照片後面出現黑人。

 在美國政壇的意識形態坐標上,赫爾姆斯當然處在最保守、最右翼一端。對於這種人,美國不乏為之叫好者。在得知赫氏死訊後,同樣來自南部保守陣營的布什總統就對其大加吹捧:「他是一個溫和、得體、謙遜的人,也是他稱之為『美國奇跡』的熱情護衛者。所以這位偉大的愛國者在獨立日這天離開我們是恰如其分的。」其繼任者、曾出任總統候選人的多爾也說:「無論是對於北卡羅來納還是對美國來說,他都是一個真正的監督者(watchdog)。」

 當然,民眾對他的評價就見仁見智甚至大相徑庭了。有人讚揚他是一個像麥卡錫一樣的真正愛國者,更有人對其言辭批判,比如在黑人聚集的芝加哥,《芝加哥論壇報》網站的留言上就有很多負面評價,如有網友說:「我花了一整天想這位參議員有什麼好的東西,最終一無所獲。」有網友的留言更精彩:「赫爾姆斯參議員死了的確令人悲傷,可他活著更令人悲傷!」

政壇變化的風向標?

 代表意識形態坐標最右端的赫爾姆斯死了,還是死在了美國國慶日這一天。再回溯一下:2002年,來自密西西比州的參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人洛特,因在前參議院瑟蒙德百歲生日宴會上關於種族問題的不當言論辭職;2006年,國會中期選舉中共和黨慘敗,民主黨在12年後再度執掌國會兩院。

 就在赫爾姆斯去世當天,《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還報道另一消息:隨著嬰兒潮一代逐步退出大學講壇,曾經把持美國大學校園數十年的自由主義已經開始消退;新一代學者,特別是60年代末以及70年代出生的年輕學者,在意識形態上普遍較之前一代溫和得多,自由主義已不再是他們信奉的圭臬。

 再聯繫到正如火如荼的美國大選,美國政壇的風向轉變就更耐人尋味。以保守勢力為後盾的共和黨候選人麥凱恩,雖然大膽沿用布什2004年競選連任的舊將,在伊拉克問題上也繼續其保守主義論調,但在國內政策等多方面刻意與布什以及右翼保守意識形態保持距離。以在伊拉克撤軍等問題上態度激進聞名的民主黨候選人奧巴馬,雖然目前聲望正如日中天,卻也刻意同左翼自由主義尤其是極端左翼保持距離,內外政策主張不斷向中間靠攏。

 赫爾姆斯死了,嬰兒潮一代淡出大學校園,奧巴馬和麥凱恩不約而同地向中間路線靠攏,所有這些是否意味著:美國政壇總體上正在擺脫左右對立的極端傾向,向溫和的中間路線靠攏?我們且拭目以待。(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