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熊博士 全國政協委員 百家戰略智庫主席
現階段內地招商引資以及內地和香港的經濟合作必須有新思維。其中重要方向之一可以考慮將內地科研成果與香港的資金、市場和強大的服務業加以嫁接整合。香港是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是法治完備、信用昭著的融資平台。內地科研成果與香港企業資金、市場網絡相結合,絕對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這麼簡單,而應該起到一加一大於十一的效應,優勢互補創造雙贏!
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尤其是本世紀初加入WTO之後,內地面向歐、美、日和港、澳、台,全面引進資金、市場經濟觀念、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技術設備、人才、品牌、設計、產品、原料等等,促使中國經濟騰飛,觀念變革,制度創新,成長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號稱「世界工廠」。中國進入自鴉片戰爭以降一百六十多年來最為繁榮昌盛的黃金時期。
成績巨大 代價不菲
三十年前,由於經歷了「階級鬥爭為綱」尤其是文革「十年浩劫」的折騰,中國吸取教訓,毅然開啟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新時期。當時,中國經濟剛從「崩潰邊緣」扭轉過來,百廢待興。人口多而就業壓力大,底子薄而產業空白多,基礎差而資金缺。所以,改革開放初期的招商引資帶有明顯的經濟恢復性質。除了「來者不拒,飢不擇食」之外,還競相提供政策優惠,充滿短期行為。這一時期的招商引資,地方政府要求是「能解決就業及能創造稅收就行」,過度側重於勞力密集產業。後遺症是有「中國製造」而無「中國創造」,有技術而無專利,有產品而無品牌。「世界工廠」是「為世界打工」,賺取少得可憐的貿易加工費,卻付出巨大的能源、資源消耗,換來「空氣灰濛,水質惡臭,氣溫變暖」的環境污染。總結前三十年的招商引資和涉外經濟合作,可以歸納一句:「成績巨大,代價不菲」!
「飢不擇食」轉化為「揀飲擇食」
今天在改革開放三十年審視內地香港經濟合作,有對前一階段成績總結和對缺失反思做鋪墊,毫無疑問應該以胡錦濤為首的中央領導層所倡導的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統籌兼顧。就是說,兩地經濟合作重點應該由以往「以GDP為硬指標」昇華到立足於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從勞力密集產業轉移到技術密集的「高科技、高附加產值」產業;「中國製造」應升級為「中國創造」;從注重產品應提升到注重品牌、注重標準;從把人當作勞動力到尊重勞動力人的尊嚴、人的價值、人的權利;從單純著眼社區經濟發展、財政收入、就業指標提升為兼顧人和自然環境的和諧相處,把「環保」訂為「硬指標」。一句話,招商引資、經濟合作由改革開放初期的「飢不擇食」到了今天理應與時俱進轉化為「揀飲擇食」。只有這樣,才可以打造社會經濟發展的新路向、新格局。
再者,由於時空條件的變化,近兩年來,人民幣升值、「兩稅合一」、出口退稅下調、加工貿易「台賬」實轉、新《勞動合同法》實施、原材料漲價、新徵土地使用稅、市場准入範圍收窄等一系列涉及外資新政策出台,加上國際油價猛漲、美國次按危機不知伊於胡底的外圍因素,勞力密集的中小企業生存環境惡質化,這方向的招商引資、經濟合作縱使「落花有意」亦「流水無情」,此路不通。
內地科研成果與香港資金相結合
現階段內地招商引資以及內地和香港的經濟合作必須有新思維。其中重要方向之一倒是可以考慮將內地科研成果與香港的資金、市場和強大的服務業加以嫁接整合,轉化為生產力,轉化為商機,創造雙贏。筆者認為,目前內地科研成果九成以上仍束之高閣,未曾走向應用,沒有化為商機。例如我有位朋友,本身擁有發明技術專利四百多項,而為市場應用的居然只有一項。日後內地的招商引資及兩地經濟合作,不妨先發掘、尋找、過濾、掌握一批潛在市場價值大的科研項目,把可行性研究搞好,在充分市場調查基礎上制訂好商業計劃,並把生產基地規劃好,引進香港及海外資金,打造一道道「科研成果走向市場的橋樑」和一個個「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平台」。比如,某項抗癌新醫藥發明臨床實驗證明有特效,可以招商引資建立生產企業;再收集掌握一批新醫藥成果引入新投資,成行成市便形成一個高新醫藥技術生產基地,完成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換代進程。
香港是著名的國際金融中心,是法治完備、信用昭著的融資平台。內地科研成果與香港企業資金、市場網絡相結合,絕對不是一加一等於二這麼簡單,而應該起到一加一大於十一的效應,優勢互補創造雙贏!這應該是兩地經濟合作新思維方向之一!(文匯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