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奧運引發深思 體育世界從來不簡單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8-07]
放大圖片

 ■講者梁文道表示「體育」與「運動」含意不盡相同。

文、攝:呂瑋宗

 明天就是北京奧運會開幕大日子,全球華人社會都掀起一片體育熱潮,香港政府也免費開放部分運動設施,鼓勵市民全情投入這股奧運風。體育、運動等詞語不絕於耳,我們常常把它們混為一談,以為只是「動動手,郁郁腳」的有益身心活動。但如果從歷史和哲學角度看,你會發現它們隱含著許多含意,競技場內外都有許多「精彩賽事」。香港公共圖書館、睿哲文化學會及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最近邀請了牛棚書院院長梁文道,和大家談談自古已經刺激緊湊的體育世界,原來也並非如此的純粹。

 運動的英文是sport,而體育則是physical education。按照哲學思維嚴謹分析,兩者是有不同意思。「究竟甚麼是體育?其實,體育是一種教育,只是現代人把它與運動混為一談,以為放工打波就是進行『體育』活動。」梁文道說。

體育和運動不盡相同

 中國古代並沒有「體育」,打獵、釣魚、踢球等比賽只是娛樂活動,至清末民初才從西方引入「體育」概念。梁文道指:「當時中國人體魄差,有錢人食鴉片,窮人做苦力,國民被列強嘲笑為東亞病夫,長此下去中國只會走向滅亡。」當時出現了一種「社會達爾文主義」(Social Darwinism,即社會進化論),認為國人要進行「進化」(evolution),即人人鍛煉好身體,國家才會強大。在19世紀,普魯士王國(Prussia,建立德意志第二帝國,普魯士亦代表了現代德國精神及文化)提倡一種「軍國主義」(militarism),認為最好的教育要經過軍事化(militarisation),而身體也要接受教育,所以學生要在校內進行軍人式集體早操,這思想在20世紀的亞洲廣泛流行,「一操、二操、個個操」的校園《操兵歌》便應運而生。

 據梁文道解釋,體育概念最早在英國公學(public school)出現,這些公學是訓練專業治國人才及公務員的貴族學校,為名門望族培養接班人。「它們重視學業成績,也強調體育,學校會鼓勵學生參與一些專門體育項目,例如牛津(Oxford)和劍橋(Cambridge)便有歷史悠久的划艇比賽,就連小說《哈里波特》(Harry Potter)裡亦有一種獨特的球類遊戲「魁地奇」(Quidditch)。」

 梁文道指,「運動」和「體育」的最大分別,就是「運動」沒有現實目的。古代皇室的漠然和冷淡,就代表一種閑逸的貴族價值觀,他們視運動為高尚行為,認為做運動只是一種玩意,覺得只有奴隸才要為物質而拚命,所以早期的奧運項目是沒有舉重的,因為太辛苦,太不高尚了。「你們看足球世界盃,各隊伍努力爭勝,為的就只是一隻冠軍獎盃。」梁文道稱。

 群體性競賽是讓學生參與角色扮演的遊戲,運動員落場時寸土必爭,但比賽過後便彼此和好。「這些學生將來會從政,各黨派在議事廳爭個你死我活,但私底下卻是好朋友,『運動』和『體育』便是自小培養他們fair play(公平作賽)的基本風度。既要分勝負,又要守遊戲規則,說到這裡,體育和運動其實充滿政治意味。」

可以不政治化嗎?

 運動歸運動,政治歸政治,這些道理童叟皆知,連國際奧委會和各國元首亦宣揚「不要把奧運政治化」的崇高理念,但奧運起源於希臘城邦戰爭,當年用來產生停火功能;古代瑪雅人競技不是為了興趣,而是在眾人面前爭取神明愛護,那麼體育運動真的可脫離政治?

 「『政治化』是指把事情變成政治謀略的一部分,並不是籠統說讓體育運動完全脫離政治。」梁文道說,近代奧運會為得獎運動員進行升旗禮、奏國歌,第4屆起更訂立以國家為參賽單位。20世紀主辦柏林奧運的德國,當時更想借此宣揚其價值觀。「至50年代國際政壇風起雲湧,國際奧委會才開始強調,不想運動員因種族、性別、膚色和政治等因素而受歧視。」

 運動在中國近代歷史舞台也有著一定的地位。例如,當年乒乓外交以「小球推動大球」,便為國家摸索出新的外交模式,而今年的奧運會亦被認為可振興國民士氣,展現中國新形象。時至今日,各國運動員都要肩負國家使命,為國家爭取更多金牌,也為自己爭取成為民族英雄,可見體育運動並不是「玩玩下」。

 「74年香港對新加坡一場足球賽中,香港觀眾開埠以來首次叫出『香港加油』四個字。當年本港政局十分混亂,但大家卻透過足球找到自己的香港人身份,後來李麗珊取得香港首面奧運金牌,又再次令香港人產生身份認同。」梁文道指,每屆取得足球世界盃的國家,當地的愛國指數必然會上升,運動競賽並非一場簡單遊戲。

運動把一切聯繫起來

 梁文道表示,在現代的體育運動領域內,存在著許多不同「玩家」,除了運動員外,還有評判、球童、觀眾、傳媒和運動用品生產商等,牽涉不同人的利益,所以奧運會牽涉了很多人的「飯碗」。例如,職業球隊會在期間「揀蟀」,運動員也會視奧運為進入職業生涯的「預備組」,運動用品生產商亦推出相關產品「應節」。

 「最初奧運是反對職業運動員參加,認為業餘選手才可真正體現『為運動而運動』的精神,美國首次派出由職業運動員組成的『夢幻一隊』出賽時,開賽前連對手也在向他們索取簽名,大家實力相差太遠了。另外大會亦覺得科學化精密計算、強調破紀錄的風氣會令運動墮落,但因要實現世界大同化,才取消了對職業運動員的限制。」

 奧運、世界盃等國際體育運動賽事,可以把世界各地人民互聯起來。運動員在場內進行競技一較高下,但同時場外的人也不閒著,充當著「運動員」,彼此進行激烈角力。我們雖然無力阻止社會改變,但我們卻不能讓體育運動的核心精神改變,fair play please(請公平作賽)!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