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08年8月2日,廈門航空公司與台灣復興航空公司簽訂免背書轉讓協議,廈門市旅遊局代局長林世超(前左一)、廈門市政府副秘書長楊本喜(前左二)、廈航總經理陽廣華(前左四)、復興航空董事長范志強(前左三)一致看好兩岸航空業合作前景。林舒婕 攝
明初洪武二十七年(394年),朝廷在廈門島上築城寨,置衛所,城名「廈門」,衛所稱「巾左所」。廈門的地名, 從此確立。濱海小城,卻笑擁千年文化,無怪乎廈門大學人文學院客座副教授何丙仲先生說從歷史的角度講,廈門是一座「富礦」。近年來,廈門將對這座「富礦」的保護和開採提上了日程表。 誠如廈門市旅遊局代局長林世超所言,文化是旅遊的靈魂,缺少靈魂的旅遊就如缺少神采的雙眸,只可遠觀不可近鄰。欣賞過旖旎的海濱風光,再細細品味廈門旅遊局精心烹製的「文化之旅大餐」,豈不妙哉?
胡里山炮台 生動再現歷史
位於廈門島東部的胡里山炮台始建於清道光三年,鴉片戰爭中被毀,光緒十七年重建。依山臨海的炮台曾經是控扼廈門港的要塞,現存東炮台的主炮炮身長13.96米,全重59888公斤,經專家認定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最大的克虜伯大炮,有「世界古炮王」之稱。
為重現百年前炮台勝景,廈門旅遊部門在2007年啟動了「胡里山炮台歷史再現工程」。該工程包括恢復炮台原先歷史風貌、克虜伯大炮家族歷史情緣圖片展、幻影成像劇場等,參照大量史料編排的紅夷大炮清兵操演由16位身著鎧甲的精兵在隆隆鼓聲中展現「雞毛洗銃」、「炮身復位」等11個操炮步驟,生動再現清代紅夷大炮炮身操演過程,令人拍手叫絕。
博餅民俗園 眾樂樂翻天
如果在農曆八月十五前後來到廈門,請不要驚訝於響徹大街小巷骰子撞擊瓷碗清脆的「交響曲」,沒錯,這就是熱情的廈門人歡度中秋佳節的方式——博餅。文化部日前公佈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已有300多年歷史的「中秋博餅」赫然在列。為使遊人能更好地體驗博餅文化,廈門首建「博餅民俗園」。佔地近2萬平方米的園區內設有展示區及體驗區,在了解博餅文化發展史後,遊客便可踏上「秀才路」,登臨「鄉試台」,在「時來運轉」地刻繞行一周討個好彩頭,拾「進士階」而上,最後到達「狀元樓」,捧起六個骰子擲進直徑一米有餘的狀元碗中,親身體驗一回博餅的刺激與熱鬧。
華僑博物院 感受嘉庚精神
提起陳嘉庚先生,人們最先想到的便是集美學村、廈門大學。鮮為人知的是,一生重教的嘉庚先生不僅為廈門留下了寶貴的教育財富,更在1959年創建了廈門第一個博物院——華僑博物院。這座以華僑華人歷史為主題,集文物收藏、陳列展覽、學術研究為一體的文化教育機構,總建築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華僑博物院現有文物及自然標本等收藏品6000多件,許多珍品是陳嘉庚先生當年為博物院搜集珍藏的。博物院設有僑史、文物、自然三個展覽館。其中僑史館的《華僑歷史陳列》以院藏僑史文物資料和僑史研究新成果為基礎,輔以新的展示手段,反映了華僑產生、發展的歷史概況及業績,時間跨度大,所涉及的僑鄉、僑居國均不受地域限制,在同類博物館中獨具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