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9月1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來鴻•官服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9-17]

李業成

 官服是一種很有趣味的文化知識,可惜馬未都先生講收藏沒講官服。官服中的含義肯定比一個花瓶、一個盤子、一把椅子有趣得多。官服是照著官的職位大小定做的,在等級社會,無處不體現等級差別。官服領口的大小,袖長幾寸,不同官職都有不同的規定,多一寸都不行。官服文化的精髓,我們從舞台上是看不出的,官服在舞台上只能叫行頭。

 官服是一種等級權力標誌,每個朝代、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變化和講究,從頭到腳,研究起來,這門學問就太大了。我從網上看到清代官服胸前的飾品,不同的官職等次,絕妙的工藝圖案,令人叫絕,這樣的文物恐怕價值連城。明代的官服,洪武六年規定,一、二品用雜色文綺、綾羅、彩繡,帽珠用玉;三至五品用雜色文綺、綾羅,帽頂用金,帽珠除玉外隨所用;六至九品用雜色文綺、綾羅,帽頂用銀,帽珠用瑪瑙、水晶、香木。洪武二十三年定制,文官衣自領至裔,去地1寸,袖長過手,回復至肘。公、侯、駙馬與文官同。武官去地5寸,袖長過手7寸。洪武二十四年定制,公、侯、駙馬、伯,服繡麒麟、白澤。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鷴、六品鷺鷥,七品、八品、九品到雜職,服繡各自不同……。我們燦爛的文化在官服上同樣有代表性,地位等級身份絕對分明。大官出行,轎前喝道,下轎甩著官袍官袖,邁著方步,裝著矜持……與普通老百姓就是不一樣。

 中國歷來的政府官員,在社會變革和民主進程的大勢當中,發生了不小的變化。過去的官坐的是公轎,吃的是公款招待,穿的是官服,就是說,一個人做了官,衣食住行不用個人操心了,吃喝拉撒全由老百姓承包了。現代社會,革掉了官服,公務員不再由政府統一按官職大小發放制服,一律自備便服,西裝革履,世界大同,失掉了民族特色。相對來說,清一色的西裝,就分不清哪是主角哪是配角,官大官小穿一樣的衣服,無法體現官職。常常聽說有些重要場合,服務人員把司機接進場內,把長官丟在場外,就是因為沒有官服標記,把真正的官給晾了。如果有官服,官位幾品從穿戴上一目了然,就不會出現這等重大事故。

 每一個中國人,都難免受中國文化的熏染,如果熏染得深重,就會對官員沒有官服不習慣。我就對分不出官服而著急。特別是官員視察剪綵的重大場合,都穿同一服裝,顯不出誰是官、誰是秘書、誰是一般工作人員。如果這個官貌不出眾,很可能淹沒在普通人中。但我的憂慮是多餘的,通過電視新聞和現場觀察,從來就沒有發生過亂了秩序的現象。無論什麼場合,鏡頭肯定是領導的,最顯要最突出的位置肯定是領導的,你完全不用擔心哪一位領導因貌不出眾,體現不出他是位置來,一個特定鏡頭全有了。領導未到現場,前呼後擁,轟地一幫記者圍上來了,錄像的,攝影的,圍在中間的肯定是最大的官。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國下級官員的素質和覺悟,領導一上鏡頭,他們一個個自然後退、矮化、縮小,把領導的位置全部尊出來了。

 官服制度在什麼時候取消的,恕我知識淺陋,我想大概在推翻清王朝進入民主共和、官員脫掉官服改稱「公僕」之日起。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