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文化步行街夜景
「沒有水,沒有草,連鳥兒也不飛……」,這是昔日的克拉瑪依;高樓林立,綠樹成蔭,道路寬敞、筆直,克拉瑪依河穿城而過,這是今日的克拉瑪依。五十年滄海桑田,五十年滄桑巨變,五十年來,克拉瑪依人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換來城市建設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從礦區邁向現代化城市的宏偉目標。
一座曾經缺乏規劃的城市
1956年下半年,在距黑油山西約3公里的地方建成了第一批土木結構的職工宿舍,建成了土木結構的克拉瑪依礦務局以及職工食堂。
1956年12月,原石油工業部局廠領導會議決定,在克拉瑪依建鑽井基地、供水工程、電站、機修廠、汽修廠以及相應的生產設施。
1957年,石油工業部玉門設計院編制礦區建設規劃,把克拉瑪依劃分為工業區和居住區,工業區和居住區之間以40米寬防護隔離帶分開,並確定方格網狀道路走向。
1958年,經國務院批准,克拉瑪依正式建市。
1960年,克拉瑪依礦區居住區建築面積達到37萬平方米,成為初具規模的石油礦區。
即使如此,一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克拉瑪依的建設一直沒有跳出礦區建設的模式,整個建設區域沒有整體規劃,各個新村的建設只是臨時布點,都不是整體區塊的開發,新村面積及配套設施事先都沒有規劃。
「工農結合、城鄉結合、方便生產、便於生活」,1958年,因油田而誕生的克拉瑪依市就是按照這十六字方針進行城市建設的。當時,這種礦區式的油田建設方式,基本滿足了為石油石化生產直接服務的需要。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克拉瑪依職工群眾提高生活水平、改善生存質量的願望和需要。
一部城市規劃的誕生
1996年,原市局黨委(現市油公司黨委)、市政府認識到了城市規劃的重要性和加速城市建設的迫切性,決定修編新一輪的城市規劃,並聘請上海同濟大學專家編制我市的城市總體規劃。也就在這次修編新一輪城市規劃的過程中,克拉瑪依必須從單一的資源型城市向綜合性中心城市轉型的思路,被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
1998年,克拉瑪依城市規劃局成立。2005年,該市還成立了市規劃委員會,進一步完善了對城市規劃的統一、科學決策機制。
2001年9月18日,克拉瑪依市第八次黨代會召開了。會議提出「以建設現代化城市為目標,以改革為動力,科技為先導,法制為保障,切實抓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各個環節,全面提升城市各項功能,盡快實現由資源型城市向綜合性城市的轉變,不斷增強克拉瑪依的城市綜合實力」的目標,自此,城市規劃在城市建設中的龍頭地位更加明晰。
於是,一幕幕城市規劃引領城市建設的大戲拉開了序幕。
公園廣場點亮油城
綠草如茵、噴泉起舞,一到夏季的夜晚,這裡滿是休閒納涼的人們,老人們伴著音樂健身跳舞,孩子們在沙坑裡玩耍嬉戲,辛苦了一天的外來工,也三五成群來這裡觀看大屏幕上播放的節目,享受這免費的娛樂。這裡,就是位於市中心的人民廣場。
1997年以前,在戈壁灘上生產生活了幾十年的克拉瑪依人根本想不到,自己身邊能出現這座精緻美麗功能多樣的休閒廣場。幾十年來,這裡不過是一個有著一片樹林的簡易公園,一個能讓人們在晚上看露天電影的地方。
如今,這裡卻變成了一個噴泉流水、亭台樓閣的現代化廣場,對於習慣了常年風沙勁吹、周邊都是戈壁荒灘的克拉瑪依人來說,似乎只是一個夢。
隨著石油工業的發展,該市經濟增長很快,市委、市政府也將工作重點之一轉向了改善城市環境和市民生活質量。而水的到來,為克拉瑪依實施這一目標奠定了基礎。
1996年,我市在城市總體規劃的《經濟建設規劃》專篇中提出:中心商業娛樂文化功能完善,其中重點提出了人民廣場的改造。
1997年,引水工程順利開工,水就要來了。克拉瑪依人看到了希望,開始了圓夢之旅。就在這一年,一個面積達7.5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廣場在克拉瑪依建成了。
接下來的幾年,文化街建成,白鹼灘怡心公園,獨山子東湖公園,朝陽公園煥然一新,克拉瑪依人發現,自己的身邊已處處是景。加上依水設計的九龍潭、克拉瑪依河中心景區等兩處精品園林綠化景點,廣大市民不僅有了更多休閒娛樂的去處,克拉瑪依也被賦予了新的城市定位—我們不再是一個大礦區了,而是一座現代化的城市。
2008年5月1日,克拉瑪依世紀公園對外開放,這個佔地29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公園更是將克拉瑪依裝扮得如詩如畫,美輪美奐。
投資建設城市道路
1996年以前,克拉瑪依的城區道路多為瀝青路面,由於狹窄破損,極易造成交通受阻。為了跟得上城市快速發展的步伐,城區道路盡快拓寬、改造的問題變得刻不容緩。
1996年,該市在城市總體規劃的《近期建設規劃》專篇中提出,對準噶爾路、友誼路、崑崙路、勝利路、銀河路進行改造。
1997年,準噶爾路開始改造,整個道路改造投資6000萬元。1998年,對另一條市區主幹道—友誼路進行改造,投資超過1億元。市建設局有關領導告訴記者,該市改造後的道路都是高等級的瀝青混凝土路面,道路的等級和功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從2001年開始,該市共投資5.85億元進行城區道路新建及改擴建工程。共新建及改擴建道路97條,全長156.13公里。尤其是2003年,是歷年來改造力度最大的一年,共新建及改擴建33條,全長61.35公里,投資近2.6億元。
近年來,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中心城區兩橫、兩縱主幹道的規劃建設以及城區主要道路基本改造完成,基本消除了斷頭路、丁字路的現象,該市道路通行能力得到很大提高。石化工業園區經緯縱橫主幹道及系統的建設也於2004年全部完成,保證了招商引資的項目落戶。新行政區兩條主幹道的建設也已竣工,次幹道即將實施,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到位。
目前,我市城市道路全長達到365.99公里,人均道路面積20.11平方米,均達到國家建設部要求的一級水平。道路面積率(道路面積與城區面積之比)達到11%,路燈亮燈率達98%以上,達到國家二等水平。
城市小區建設美麗如畫
1998年,市局黨委為進一步加速城市轉型,決定修編新一輪的城市規劃。其中,明確提出了「依托老區,適度改造老區,重點發展新區」的規劃原則。
按照這一方針,近年來,我市對老區進行了增加健身娛樂設施、外牆美化、綠化建設等方面的改造,同時,新建設的南泉、南苑小區、雅典娜、陽光世紀新城等住宅小區也按照新的規劃標準高起點建設。
經過幾年的建設,克拉瑪依區、白鹼灘區、獨山子區的58個居民小區全部改造完畢。改造後的小區功能更加完善,社區配套服務設施也更加完善,小區綠地率最低的達到25%,高的達到40%。
環境優美、服務設施齊全的現代化小區,使克拉瑪依人過去那種「有家無園」的感覺一去不返了。
四通八達的對外交通
2001年以前,從克拉瑪依前往烏魯木齊基本只能走路況較差的呼克公路。冬季冰雪天氣時道路極易堵塞,那時來往兩地,有時甚至需要十幾個小時。
1996年,克拉瑪依市在城市總體規劃中確定了主要市政建設項目,市域交通網在空間上形成以中心城為樞紐的兩條軸線,阿勒泰—獨山子公路、呼圖壁—克拉瑪依公路;確定了在規劃期內將機場遷建至中心城九公里地區以西,擴大規模,提高等級;北疆鐵路客運及貨運站初步選址。
2001年,原市局黨委(現市油公司黨委)提出:加快促成呼圖壁-克拉瑪依高等級公路,克拉瑪依-塔城公路過境段,克拉瑪依-阿拉山口公路,獨山子-克拉瑪依公路,獨山子-奎屯公路及飛機場遷建工程的實施。
近年來,這些目標一一得以實現。該市到首府的一級公路通車,3、4個小時到達烏魯木齊已經不再是夢想。而2006年4月通航的克拉瑪依機場,更實現了克拉瑪依40分鐘到達首府的夢想。同時,克拉瑪依-塔城公路過境段、獨山子-奎屯公路、奎屯—克拉瑪依公路已經建成。而奎屯—克拉瑪依—北屯鐵路項目的實施,將更加拉近克拉瑪依與首府、與內地的距離。
目前,航空、高等級公路、鐵路等與我市相連,形成了四通八達,全方位、立體化的城市道路交通網。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城市基礎設施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市民的民生質量,也是衡量一個礦區型城市向綜合性城市、現代化城市轉化的標誌。
2001年,原市局黨委(現市油公司黨委)提出: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盡快建立起與城市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加強城市交通、水、電、暖、通訊及公用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南郊10萬立方米污水處理廠。
為改善市民的生活條件,市規劃局相繼組織了市政基礎設施建設7項系統專項規劃,即:中心城消防、供熱、供水、排水、供電、電信、環衛系統規劃。建設了克拉瑪依市4個區的垃圾處理廠,生活、醫療垃圾達到了無害化處理,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無害化處置率達到l00%的雙百目標;在老城區通過道路改造將沿道路的水、電、訊等進行了改造,完善了基礎設施。同時,建立了10萬立方米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了86%以上。拆除合併了7座小鍋爐房,城市集中供熱率達到了80%以上。
目前,我市水、電、訊、暖、氣的建設目標,均已達到了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參照值。與老百姓密切相關的文化娛樂設施、醫療衛生設施、商業設施、體育設施、公共綠地等各項城市功能載體的大量建設,也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生活便利。
特別是「十五」期間,我市城市建設已經完成了由礦區型建設向真正意義的城市建設的轉變。 ■作者: 袁舟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