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500名購入雷曼迷你債券的市民,昨日遊行到政府總部。參與者擔心雷曼申請破產保護後令他們血本無歸,要求當局介入保障他們的資產,及加強監管投資產品的銷售方法及透明度。大批苦主因雷曼事件可能遭受巨大損失,情況令人同情,當局理應跟進事件,盡力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不過,迷你債券始終屬衍生工具,有相當風險。這次事件的最慘痛教訓,就是投資者在購買金融產品時,必須清楚了解投資風險,寧可不懂不買,免招損失。同時,當局亦須檢討對金融衍生工具的監管,特別是要加強規管誤導、隱瞞等不良銷售手法,確保投資者事前能得到充分的資訊,增加對投資者的保障。
迷你債券是近年新興的投資產品,雖以債券為名,實際上是一種結構性的金融衍生工具。雖然迷你債券有較大風險,但由於這些債券的息率遠較普通債券為高,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在不清楚具體條款下貿然買進,承擔巨大風險。現時雷曼兄弟倒閉,如何處理這批迷你債券,須待完成清盤後才能知悉。在現行制度下,政府可以做的是協助苦主與迷你債券的受託人聯繫,為苦主提供資訊及建議。至於有關的損失及虧損,還得投資者自行承擔。
不少投資者投訴在購買迷你債券時,銷售機構並沒有詳細說明產品的具體內容,對於有關風險隻字不提,甚至未有指明這些產品與雷曼有關。這些迷你債券包含不少財務安排,條款複雜,普通的散戶投資者不易了解其中詳情,需要銷售者的介紹,如果有證據證明銷售機構存有誤導成份,理應負上法律責任。事件說明本港有必要加強規管金融產品銷售手法及透明度,制定從業員的專業守則,要求從業員在銷售時須完整地說明產品內容。對於不法的銷售行為,須依法處治。
金融是本港的支柱產業,推動金融衍生工具的發展,有助提升金融市場的深度及多樣化,鞏固金融中心的地位,亦讓投資者有更多渠道去對沖風險。不過,一場金融海嘯,暴露了衍生市場的各種問題,投資者權益得不到足夠保障。因此,當局應藉這次事件,全面檢討本港衍生市場的不足,改善監管機制,消除隱患。不過,不論多嚴密的制度都難保投資萬無一失,最重要的還是投資者事前多做功課,了解詳情後才購買,真正做到理性投資,規避風險。(文匯社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