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9月2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一代通儒 潮學先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9-24]
放大圖片

 ■1967年攝於港大。

 年逾九十的饒宗頤,1917年出生於廣東潮州首富之家,父親是潮州名流、潮安錢莊老闆饒鍔。其父希望兒子能夠學習宋代理學家周敦頤,於是為他起名為「宗頤」,字「伯濂」(取自周敦頤在廬山創辦的「濂溪書院」)。

 饒鍔是潮州儒商,對佛學和經史素有研究,家中藏書閣「天嘯樓」是當年粵東最大的藏書樓,藏書量數以萬計,這些藏書為日後饒宗頤踏上學術研究路打下基礎。饒鍔一生著作甚豐,計有《佛國記疏證》、《漢儒學案》、《王右軍年譜》諸稿及《慈禧宮詞百首》等著作多種,後期編著《潮州藝文志》,年未五十而作古。當時年僅十五歲的饒宗頤繼承父親遺志,續補《潮州藝文志》,1935、1936年在《嶺南學報》連載,以此成名。當中饒鍔舊稿23卷,已編定16卷,饒宗頤加以分類、續訂,又續《外編》、《訂偽》、《存疑》等卷。

 許是父親對潮州的研究對饒宗頤產生極大影響,後來他又出版《潮州叢書初編》、《韓江流域史前遺址及其文化》、《潮州志匯編》等,成為「潮州學」先軀。他於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擔任總編纂重修的《潮州志》,以新材料,採用新體例及新方法編撰,被譽為「方志史的里程碑」,至今仍為修地方志所遵從。

 饒宗頤曾說過,國家的研究應該從地區性做起,我們的國家龐大、歷史悠久,假如不從地區做起,就沒辦法寫成比較可靠而且可以傳之永久的全國性歷史。雖然他的研究並不局限於潮州文化,但在「潮學」推廣上卻不遺餘力,參加潮汕歷史研究,出席「潮學」研討會等。

 如今很多人說饒宗頤無師自通,多因為他於中學肄業。1935年未足18歲的饒宗頤受聘國立中山大學廣東通志館,擔入藝文纂修。1939年協助葉恭綽編《全清詞鈔》,自此邂逅清詞,這成為他研究詞學的契機。1952年饒宗頤定居香港後,在香港大學任教,專研宋、唐文學,深入研究詞學,出版《詞籍考》,是第一部以目錄學和版本學研究詞學的著作,並與人合編《詞樂叢刊》,其他詞學相關著作還有《全明詞》等。

 饒宗頤與香港的結緣,始於抗戰時期。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山大學於1938年避敵西遷至雲南,邀饒宗頤去做研究員。由於汕頭淪陷,往雲南的路被阻斷,饒宗頤從梅縣經惠州,打算繞道香港往雲南,途中不幸得了瘧疾,滯留香港,從此與香港結緣。

 初到香港的饒宗頤,在商務印書館老闆王雲五的邀請下幫忙編纂《中山大辭典》,其後編八角號碼,用來查甲骨文、金文等,為他打下甲骨文、金文的基礎。他在有關方面的著作,包括有《甲骨文通檢》、《金文平議》等多種。

 1962年獲法國法蘭西學院頒發「漢學儒蓮獎」,1963年赴印度班達伽東方研究所作學術研究,1965年在法國國立科學中心研究敦煌寫卷,饒宗頤的學術研究範疇越來越廣闊,如研究及翻譯世界最古老的巴比倫史詩,《近東開辟史詩》成為該領域的第一部中文譯本;鑽研古印度梵文婆羅門經典《梨俱吠陀》……

 在各國研究領域上,他都是首創之人,如目錄學上,率先編著詞學目錄、楚辭書錄等;治楚帛書之第一人;率先研究楚辭新資料唐勤賦;率先把印度河谷圖形文字介紹到中國;研究敦煌本《老子想爾注》之第一人;研究《日書》之第一人;南國學人中第一個翻譯、介紹、研究《近東開闢史詩》;率先編著殷代貞卜人物通考;首次輯《全明詞》;首次編錄新馬華人碑刻,開海外金石學之先河;首次研究敦煌白畫;首創在日本東京出版《敦煌法書叢刊》;首論南詔禪燈系統……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