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跨境農耕小開放 北岸村民大增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29]
放大圖片

 ■昔日深圳居民購買港貨,滿載而歸。

 1978年,經有關部門許可,深圳河北岸蓮塘大隊的長嶺耕作口終於獲准開通,允許蓮塘每天派110個村民過境耕作新界100多畝土地,種植蔬菜,在香港銷售。村民爭著要去,村裡就平均分配指標,保證一家去一個人,本地人優先,外地有養魚、種田等技術的人也派過去。

突破陳規舊例 村民獲准宿港

 萬仲英介紹,村民到香港之後,還可以合法帶回來一些香港商品,比如香煙、雨傘、衣服等,轉手也可賺錢。一條煙兩地差價就是十多元,一個月下來能增加幾百元收入。萬仲英說:這在當時是不得了的收入,他們在香港每月能掙到2,000元,一半要交給大隊,其餘留給自己。而當時本地人的月收入還不到100元。

 為了增加村民收入,萬仲英從深圳河對岸受到啟發,他找寶安縣領導提出:利用香港的土地,到香港去養雞。之後蓮塘在香港辦了一個20萬隻雞的養殖場,並與五豐行合作,由五豐行投資,蓮塘負責生產,雞隻由五豐行來負責收購。這便是深圳在香港辦的第一個養殖場。

農用機械過境 海關特批放行

 但隨後難題出現了。按當時過境耕作政策,村民只能早出晚歸,晚上人回北岸,南岸的雞怎麼辦?村民擔心會被人偷、被動物吃掉。問題從寶安縣一直反映到廣東省政法委書記寇慶延、省公安廳廳長王寧處。在這些領導來養雞場調察時,村書記萬仲英匯報說:能批准20人留宿香港最好,但如果不批,他們肯定會集體外逃。

 領導聽了覺得有道理,當場批准了寶安縣寫給省裡的報告。從此蓮塘生產大隊20人就當作特例,留宿香港。

 蓮塘人在香港新界種水稻和菜,用大拖拉機,回到深圳卻只能用耕牛。因為新界的設備過不了關。為拖拉機過境,當時的寶安縣委副書記兼口岸辦主任李定找到九龍海關,但關長說他沒有權限審批。李定沒放棄,又到北京找海關總署,請他們來考察。李定對海關總署領導說,香港那邊停著的設備都是屬於蓮塘大隊的,香港的機械生產能力高,深圳的生產力低下,農民吃不飽,不外逃才怪。

 海關總署當即特批:新界的農用機械可過境使用。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