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環球金融海嘯的危與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29]

宋小莊 北京大學憲法學博士 中央政策組非全職顧問

 金融海嘯既給世界各國、地區政府的管治帶來危機,但也帶來救市的機遇。目前世界經濟版圖正在重新譜寫,政治版圖也相繼譜寫。誰的宏觀調控得宜、誰的政策方向正確、誰能繼續保持經濟增長、民生改善、得到人民擁護,誰就能為世界各國所景仰。

 在「世界城市管理」(Managing World Cities)研討會上,行政長官曾蔭權發言時指出,當前的金融危機比1929年美國金融危機規模要大,可能持續五、六年,但人們不必過於悲觀,香港將加大對教育的投資,迎接未來的挑戰。

 這次金融風暴的確比1929年的規模大。前些時候,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就承認,美國經濟將陷入長期衰退,像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失業將達雙位數字以上。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也說時下的金融風暴是百年一遇。人們還嫌「風暴」不夠傳神,還以「海嘯」名之。

世界大多數國家受到衝擊

 自九月中旬以來,美國金融海嘯席捲全球。除非洲和少數亞洲國家如朝鮮外,世界大多數國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金融海嘯源於作為美式「居者有其屋」計劃的次貸,但次貸總體數額有限,並非不可控。之所以失控,乃因次貸衍生產品和其他金融創新衍生產品的出現,誘使世界各國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作過度投資和依賴造成的。用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二卷的話是「危機總是大規模新投資的起點。」雖然這是馬克思對實體經濟條件下固定資產的過度投資而言,但對虛擬經濟條件下金融創新衍生產品的過度投資,也是適用的。實際上,當世界各國大規模投資各種衍生工具之時,危機已開始發生了。由此言之,馬克思主義尚未過時。

 對這次金融海嘯,不能過於悲觀。這並非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也不是環球發生SARS,而相當部分的危機是恐慌造成的。從九月美國救市開始,歐、亞各國也相繼救市,相信不久的將來,世界將採取共同相互協調與結合本國具體情況的救市措施。

 然而,對這次金融海嘯也不能盲目樂觀,理由是:

 一、規模太大。據國際結算銀行統計,世界各國衍生產品計達六百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球GDP總和的12倍。如衍生產品跌損五成,全球六年GDP就要消失。當然不是全部衍生產品都是「山埃」,倘有半數「有毒」,數字也十分巨大。

 二、心中無數。雖然人們都知道衍生產品流毒甚廣,但世界各國金融機構和上市機構受何牽連,各國政府未必清楚。似乎只有中國溫總理說過,金融海嘯對中國的影響是可控的。如世界各國心中有數,問題自然好辦。

 三、救市殊途。金融海嘯怎麼救法,主要矛盾在甚麼地方,世界各國並不相同,各種意見都有,有救不良資產、救金融機構、救樓市、救股市、救匯市、救製造業等種種說法。到底怎麼做、比例如何,各國情況有別,難作定論。救市和利率、銀根、匯價、減稅、推動基建、投資者信心等因素的關係如何,很值得搞清楚,不應當不清不楚。

金融海嘯亦帶來救市機遇

 金融海嘯既給世界各國/地區政府的管治帶來危機,但也帶來救市的機遇。誰救市救得對、救得早、救得有效、救得其法,誰就能較早復甦、搶佔先機、捷足先登。目前世界經濟版圖正在重新譜寫,政治版圖也相繼譜寫。誰的宏觀調控得宜、誰的政策方向正確、誰能繼續保持經濟增長、民生改善、得到人民擁護,誰就能為世界各國所景仰。中國有強而有力、睿智靈活的政府,有勤勞、奮發、聰明的人民,有廣闊的內外市場,有豐厚的國家外儲和居民儲蓄,應有更多的轉危為機的條件。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