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1979年理順價格理還亂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10]
放大圖片

 ■79年起理順價格的政策使得中國歷史上農業進入發展最快的階段。

 從1979年到1984年改革開放初期,中國還沒有提出「建立市場經濟」,價格改革只著眼於改變扭曲的價格結構,以調為主,「理順價格」。

 從1979年春夏開始,政府為縮小工農產品的剪刀差,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了18種農產品的收購價格,提高幅度達28.3%;同年底再次提高了8種副食品的銷售價格,提高幅度為30%;此後又相繼提高了原煤、生鐵等能源、原材料價格,提高幅度在30%左右;1983年有升有降地對紡織品價格進行全面調整,滌棉布降價31%,純棉布則提價19%;1983年和1985年還將鐵路、水運價格提高了兩成左右。

未改政府定價機制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副主任魏加寧認為,這一階段的價格調整涉及到農產品、輕工業產品、重工業產品和交通運輸價格等,對改善產業結構、提高效率起積極作用,也促進了短缺產品的生產,直接調動起農民生產積極性。1984年同1978年比,農業總產值增長55.4%,年均增長7.6%,這一時期是中國歷史上農業發展最快的階段。

 不過,「所謂理順價格,始終是通過行政手段來調整價格。」魏加寧認為,理順價格並沒有改變計劃經濟下政府定價機制,很快各行業產品之間的比價又在更高水平上回復到以前扭曲的狀態。正如當時一個順口溜兒所言:「價格要理順,理也理不順,不順也要理,越理越不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