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1992年要素價格 改革停步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10]
放大圖片

 ■糧食、能源、資源、利率、匯率等重要要素的定價權仍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

 1992年是價格放開取得突破的一年。到1991年底,國家物價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管理的生產資料和交通運輸的價格有737種,1992年就放開了648種。輕工產品除了食鹽和部分藥品等個別品種外,都全部放開了。鋼鐵產品和大多數機械產品價格在1993年完成併軌,1994年陸上原油和煤炭價格實現併軌。

產品價格 全面開放

 1992年底中央還放開了全國844個縣(市)的糧食價格。一直以來糧食是國家統購統銷物資,但由於放開糧價的政治風險太大,中央遲遲不能決定。1992年底各地的庫存糧食比較多,庫存糧食佔壓了不少資金,政府反而希望搶購走一部分。這次全面放開糧價,事先沒有保密,也沒人去搶購。

 到現在,中國商品由政府定價的比重已經很小了。按社會零售商品總額計算,95%已經放開;在農副產品收購總額中,90%已經放開;在生產資料銷售額中,85%已經放開。即便是西方市場經濟國家,政府管理的價格也有20%左右,中國放開價格的比重不比西方國家低。但除了一般商品外,生產要素價格改革在過去10多年中一直未能破冰,糧食、能源、資源、利率、匯率等重要要素的定價權仍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

利率匯率 終未破冰

 生產要素的價格包括資金的價格(即利率),勞動力的價格(即工資),土地使用權的價格(即地租),外匯的價格(即匯率),技術的價格(即技術轉讓費)等,其中最關鍵是利率。從理論上說,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這些都應當由市場來形成和調節。不過,經濟學家認為,要完成這些方面的改革,還需要經過相當長的歷程。因為這些是其他各個領域改革的結果。沒有金融改革的成功,就不可能有市場利率;沒有外匯的自由兌換,就沒有自由匯率;沒有完善的技術市場,就沒有合理的技術價格。正是因為這些條件的不成熟,要素價格改革才一再延後。

 經濟學家茅於軾指出,目前經濟調控的關鍵就在價格。「GDP過分依靠投資增長,外貿的順差造成外匯儲備過高,就業壓力巨大,貧富差距在擴大,物價上升,房地產價格猛漲,股市有明顯的泡沫;這一系列問題都各自有其背景,但又都和一些基本價格信號的扭曲有關,和國家的某些政策規定有關。」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