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超英說,在天文台工作,不僅要預測天氣,也要感應社會的變化。本報記者莫雪芝 攝
■主持人:張慧燊 ■本報記者:鄭佩琪
自2003年當天文台台長開始,林超英心口便掛了個大箭靶,每逢打風落雨,他就會站在天文台最當風的位置,挺起胸膛,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利箭」。
他自言性格「絕對悲觀但積極」。
帶領天文台5年多來,香港人對他似乎彈多過讚。儘管英、美等先進國家經常會派專家來港向天文台討教取經,但林超英說:「要接受有些事情是控制不了的,後果不能預測,不好執著結果。」
聽天命,盡人事。「命運充滿變數,自然科學的轉折點,人生的轉折點,才是『橋妙』、過癮的地方。」明年便踏入耳順之年的林超英如是說。
還是小學六年級學生時,林超英已經在家中用乒乓波、燈膽自製日蝕、月蝕實驗,對宇宙穹蒼是「悠然神往」。
讀中一學會畫地球經緯度,每次打風,他會扭開收音機聽颱風消息,同時拿出小學用剩的格仔練習簿,記下颱風的移動路線,順道做預測,又會帶著紙紮的黑球,走到家門外的走廊盡頭,模仿天文台「扯波」,留在家中過其天文台長癮﹗
家門外「扯波」 維園觀星
後來,林超英當上童軍,愛上觀星,拉著高一班的小隊長一同考取觀星者章。考試前,兩人到維園小山丘上觀星做準備,「人家在山下拍拖,我們就在山丘講天文的事。」考官正是當時天文台其中一位科學主任。
「我讀F.2就決定要入天文台。」10多年後,林超英在英國取得氣象學碩士,返港之後如願以償加入天文台當科學主任,與當年的考官做同事。
2003年,林超英獲擢升為台長時,香港人已習慣當家話事。「香港社會轉變了,套句內地話是當家作主,當然多說話,要求多了。」
人肉箭靶 薪金分三份
2006年「派比安」襲港、今年8月「鸚鵡」來襲,引發之後的「凌晨」、「清晨」意義之爭‥‥‥ 通通算到林超英頭上。
曾有報紙頭版大字標題「草菅人命」、「後知後覺」、「聞風不動」、「話掛唔掛」,是咒罵,是諷刺,句句衝著林超英;網友罵他罵得更狠,罵得他狗血淋頭,但你有你罵,林超英有自己的堅持。
其實,掛波除波與否,是由天文台一班當值科學主任決定,但不像行政會議般要集體決定、集體負責。「責任由我負。」林超英說過,每月薪水分三部分,一份預留讓人在面前打一拳,一份預留背後被人插一刀,最後一份才是工作的報酬。
鼓勵伙記 工作要開心
社會的訴求是無底洞。「作為管理層的,不可能社會話什麼就做什麼,社會提出要求無成本,它可以不斷地提出;我們一定要作出平衡,不可以隨便答應做些什麼。」
聽林超英說話,總會隱隱約約感覺到老派人物的親切感。例如他貴為一台之CEO,慣稱員工為「伙記」。一些企業CEO追求精益求精,恨不得把員工搾乾搾淨,提高業績增加盈利,而林超英也會鞭策伙記「超英趕美」,但不會踩油踩到盡。
「台長不可能為了建立政績聲譽,做到伙記死,做到趴陲蛈茷j強完成任務。搞到伙記家庭散了,點過意得去?」所以他規定伙記下午6時前下班。
「我重視天文台的員工要開心,上班時不會喊苦喊忽,做事開心舒服,人際關係好,創意便走出來,(我們)部門重視團體精神。」
明年退休 願盡做好事
台長一職吃力不討好,換著別人當這個台長,可能早已「萬箭穿心」,執包袱走人;林超英曾想過當社工,自言不是純粹的科學佬,對人的事會有感應。
「我諗人諗得比較多,我覺得這個世界是要有些搞作。」工作如是,請人亦如是,「我們請科學主任,要確保請的不是科學怪人,對世界社會的事有感應,能夠與人溝通。」
這位科學佬「搞搞w」眨眼便34年。明年4月,林超英便可卸下心口那個箭靶,退休樂逍遙,事先張揚「搵錢的不做,好事盡量做。」
加入天文台前,林超英曾在中學任教一年,事隔30多年,當年的學生現在見到他,仍會主動打招呼,叫一聲阿Sir,「如果一世人教書都無得升級,無得做校長,都幾happy。」
他笑笑口又忍不住透露口風:「可能遲一點會見到我教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