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四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回顧
■鄭雙慶 國家外匯管理局退休幹部 高級經濟師
一九九三年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提上了日程。當時國家面臨著許多困擾與無法解決的「難題」。例如:雙重匯率、外匯調劑市場、外匯券……等。如何解決這些難題?如何建立新的外匯管理體制?如何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如何與國際接軌?這個課題壓到了國家外匯局管理局的肩上。
當時朱鎔基任國務院總理,在中國人民銀行周正慶副行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兼外匯管理局殷介炎局長的領導下,組織了由副局長林則提、宋海澎和總經濟師戚昆蘭、朱義信,顧問陳全庚、汪昕為首的,包括各處處長在內的研究組。現任外匯局局長的胡曉煉,當時任政策研究室的處長也在內並且是骨幹。我當時任對外貿易處處長、高級經濟師,有幸全程參與了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全過程。(註:研究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中,殷局長調回人民銀行,朱小華任局長)。第一次研究會議是在香山飯店召開的。事隔十五年之後,回顧當時研究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過程和執行過程,仍歷歷在目。外匯體制的改革對我國經濟的促進有目共睹,值得回味。
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措施
1.雙重匯率。所謂雙重匯率是指一種貨幣有兩種匯率,這也是中國根據當時的經濟落後和歷史現狀而發明的。一種是對外公開的匯率,一種是內部結算匯率。這種作法是有利於出口企業的創匯。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這種雙重匯率的作法顯然不能與國際接軌。
我們提出了將雙軌制併軌,並將人民幣高估的現象一次調整到位。於是在改革中匯率併軌,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下調50%,即由4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降到8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最低時到了8.2元人民幣兌換1美元。匯率的併軌和人民幣的大幅度貶值,有利地促進了出口企業創匯的積極性。國家外匯儲備從1994年開始逐年增加。今天龐大的外匯儲備,不得不說與當年併軌和人民幣貶值的決策有著極大的關係。
2.外匯調劑市場。她的形成是因為1991年後外貿出口企業創匯逐漸增加,但由於匯率的雙軌制和人民幣匯率的高估,使外貿企業創匯後兌換人民幣偏低。為了企業的發展,外貿企業需要更多的人民幣。而另一方面,國內企業需要引進大量的國外先進設備和原材料來提高生產力,但缺少外匯。而當時國家外匯儲備非常低,1989年國家只有幾十億美元外匯儲備,到了1991年,外匯儲備也根本無法滿足企業進口設備和原材料的需要。在這種情況下,外匯局在唐庚堯局長的領導下又發明了外匯調劑市場。她的作用是將外貿企業出口創的外匯,以高於當時匯率的價格,通過外匯調劑市場合法地將外匯賣給急於進口設備和原材料的企業。其結果是外貿企業得到了更多的人民幣,可以購買更多的商品出口;企業得到了外匯,可以及時地進口設備或原材料。這樣,大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生產力,外匯調劑市場辦得非常火紅。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這種調劑外匯的辦法逐漸不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了,必須採取新辦法。於是在上海成立了外匯交易中心,把外匯調劑規範化、制度化了。同時,改革中宣佈人民幣大幅度貶值,一次到位,使出口企業獲得了最好的回報,大大地促進了企業出口創匯的積極性。外匯調劑市場完成了她的歷史作月,退出了歷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她以極大的生命力至今仍在中國金融舞台上顯示著她的作用。
3.外匯券。外匯券的產生是由外匯局總經濟師朱義信提出的。當時中國經濟剛從10年的文革中走出來,商品極其短缺。改革開放後,大批的愛國華僑、港澳同胞、外國友人到中國探親訪友,到中國來參觀考察,我們國家卻拿不出更多的商品來滿足他們的需求。即使進口大批的商品,而人民幣又不是可兌換的貨幣,持有外幣來中國的人用甚麼貨幣來結算呢?在這種情況下,朱義信總經濟師提出了一種新的貨幣——外匯券。中國銀行負責了兌換工作。這種可以用來與外幣直接兌換的貨幣走紅了中國大江南北,許多人以持有外匯券而自豪。直到經濟得到發展,93年研究要取消外匯券時,原本只有港澳台同胞、華僑、外國人持有的外匯券,己發展到中國不少的企業、居民持有了外匯券。可想而知,中國發明在一國實行兩種貨幣,不僅能獲得成功,而且還獲得了好評,充分發揮了那個商品困乏年代的歷史作用。這種作法在一些經濟不發達國家也有效仿,可見,中國的又一大發明獲得了世界的承認。但隨著經濟發展,改革開放的深入,一個國家兩種貨幣的現象到了非要取消的地步。
由於當時採取了最大容量的辦法,任何企業與個人都可以在指定的時間、指定的中國銀行去兌換。到了第一次指定的兌換時間到期時,外匯局又先後兩次延長兌換時間,使取消外匯券的工作終於得以順利完成。要知道,這是在一個發展中的國家取消自己發行的一種可以取代外幣的貨幣,需要下多大的決心,需要採取多麼謹慎周密的辦法。
公佈外匯券取消,周正慶副行長專門發表了對外講話,人們心裡的一種擔心被允許全部兌換而打消了。當時,我是對外貿易處處長,主管這項工作,並與中國銀行緊密合作,每天都關注著市場上會不會出現擠兌現象。由於政策對路,中國銀行又做了大量的細緻的準備工作,從而使這一重大的改革措施得以順利完成。
隨後,非貿易外匯管理又先後制訂旅遊外匯管理辦法,對外承包工程、勞務輸出外匯管理辦法,放寬了境內居民攜帶外幣出境的管理辦法,制訂了中國第一個外匯賬戶的管理辦法,非貿易外匯管理在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中得到逐步完善。
4.結匯制。為了加強出口企業外匯的管理,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中提出了企業結匯制。即有外匯收入的企業、飯店、餐廳都必須在銀行辦理結匯,國家將外匯統統買入,外貿企業按當天公布的匯率得到相應的人民幣。企業進口設備或原材料,到銀行去買匯。結匯制的實行,使國家外匯逐年增加,外匯儲備得到充實。
隨著我國外匯儲備的增加,經濟實力的增長,外匯局又逐步改變政策,允許企業保留一定的外匯,發揮了企業外匯蓄水池的作用。
中國改革三十年,也是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三十年。她的每一步的成功都留下了一批又一批外匯局幹部的心血和汗水。從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我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智慧,許多中外金融史上沒有見過的新的舉措均大膽進行了嘗試,並通過改革使中國外匯管理體制與世界金融體制逐步接軌。外匯管理體制的改革是中國各項改革中最成功的一項改革。
她的成功也離不開國家計委、財政部、經貿部等各個部委的支持。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的成功也是在國務院領導下各部委通力合作的典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