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上海性博物館的收藏品春宮中國人像。
劉達臨,美國《時代》周刊曾評論他是「引導中國走向幸福的21世紀的6個代表人物之一」。劉達臨搜集性文物始於自己性學理論的研究。95年春,劉達臨不惜舉債30萬元,在上海青浦區徐涇鎮創辦中國第一家性文化博物館,但因離市區遠而少有人光顧,後於99年易往繁華的南京東路,望開啟國人「性禁錮」的大門。
舉債30萬 首創性博館
當時,博物館藏在南京路一條小巷中,劉達臨希望在路口掛一個指示牌,但管理部門堅決不同意,理由很簡單:「中華第一街」上不能出現「性」字,也不能出現「生殖」兩字。沒有指示牌,能夠找上門的遊客寥寥無幾。博物館在慘淡經營的壓力下,2001年又搬到了既非鬧市區也非旅遊區的武定路。至2004年,性博物館賠本168萬,面臨生死抉擇。
2004年4月,在蘇州市同里政府的幫助下,性博物館移居古鎮同里。偌大一個上海灘,卻無性博物館的棲身之地,劉達臨不無感慨地說,表面上看是租金的壓力,其實是中國人意識形態上的阻力,中國「性禁錮」的大門已經打開,但是「只開了一半」。
如今,劉達臨的性文化博物館正逐步被人接受,今年三四月份的遊客量比去年增長了40%,許多外國遊客也慕名而來。館內收藏了近4,000件藏品,其中20多件還是五六千年前的文物。與國外的性博物館相比,劉教授說他的中華性文化博物館更強調「學術文化」,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而非「娛樂低俗」。
劉達臨對博物館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說:「這不是我個人的展覽,而是要弘揚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