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貴賓犬不再是「貴賓」,普通市民也可以與其為伴。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敖敏輝 實習記者:劉思濤、謝萍
「公園裡遛狗的女人,不再只是貴夫人;大街上公然過路的狗,不再只是導盲犬,這樣的生活才是真實的尋常富裕生活。」被稱為中國內地第一個研究狗的「海龜」博士詹耀明,用這樣一組句子來詮釋寵物狗在改革開放之後尋常百姓生活中的意義。
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教授詹耀明,是內地寵物界的權威人物,跟記者侃起「狗經」來滔滔不絕。他說,翻看中國「寵物史」,可謂是富貴人的歷史。早在漢朝,漢靈帝就曾「於西園弄狗,著進賢冠,帶綬」。清朝的慈禧太后,也在後園養了一隻京巴。其餘的養狗人士,不是王公大臣的夫人,便是商賈巨富出身的公子哥。而小老百姓家裡養的貓狗都被冠以「土」字,即土貓土狗,原因在於牠們是用來看家護院捕鼠除害的,算是家裡的「勞動力」。
「萬元戶」:中國首批寵物主人
到了新中國的計劃經濟年代,物質生活貧乏,人且不得溫飽,何來閒情逸致?在十年動亂的文革時期,養貓養狗更被認為是西方糜爛生活方式,養寵物者被批鬥,捲入政治鬥爭。
80年代之後,隨著政策放寬,廣東、北京、上海等地個體戶大量湧現,出現了數不勝數的「萬元戶」,一些有錢有閒的家庭和個人開始養起了寵物。到了90年代初期,內地大城市計劃生育政策的施行趨向穩定,三口之家的微型家庭佔主導,獨生子女和獨居老人開始增多,或為緩解寂寞,或為養性怡情,養寵物成為一種常見的生活方式,大街小巷隨處可見遛狗遛貓的人,大城市開始出現專門從事寵物販賣和繁殖的生意人。
近年來,隨著城市密度增大,加上對狗管理的規範化和嚴格化,在中心區養寵物變得日益不方便。越來越多的都市白領在購房時多選擇城郊,一來方便養寵物,二來也給自己更多的空間。
為養寵物 都市白領城郊買房
號稱「中國第一村」的廣州番禺祈福新村,是內地面積最大的樓盤。遠離市中心的特點讓它成為廣州眾多「愛寵人士」的選擇。每天傍晚,眾多業主在小區內攜犬徜徉,成為一大特色。小區更是每年都要舉辦幾次狗展貓展,業主攜自己心愛的寵物紛至沓來,除了看誰的狗狗靚,誰的貓咪聽話,還可以交流心得﹐結交朋友。
有人統計過,僅祈福新村8萬多居民所養的寵物犬便有1萬多隻,形成龐大的寵物群體。詹耀明說,據他了解,祈福新村有3家寵物醫院,且能長期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