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粉牆黛瓦」蘇州博物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10]
放大圖片

由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已於今年10月6日中秋節正式開館。

江 揚

 蘇州的朋友說,來看看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吧,一個世界建築大師近九十歲的封筆之作。貝聿銘是人們熟悉的美籍華人建築師,他以「 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建築,詮釋人生」,用筆和尺「建造」了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法國巴黎羅浮宮玻璃金字塔,香港中國銀行大廈,日本美秀博物館,德國柏林歷史博物館等在內的近百項大型建築。博物館歷來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明底蘊,也代表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加上是貝聿銘的作品,筆者當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

一池荷花映清澄

 在宜興去蘇州的汽車上,多年前遊覽蘇州時的印象浮現在我的腦海裡:「水陸並行,河街相鄰」。青石板砌成的小巷,袖珍精緻的園林,楓橋邊的客船,寒山寺的鐘聲,給人的感覺就像是一壺清茶,水雲繚繞,芬芳至今。不知為何一枝青竹,一方石板,一池荷花,一葉孤舟,放在蘇州就有了別樣的趣味。我在心裡猜想,這座延續了二千五百年歷史,有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的東方水城,在貝聿銘大師的筆下,是否與其過去的作品異曲同工?

 美國波士頓曾是貝聿銘學習和成長的城市,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都是他攻讀建築專業的高等學府。筆者居住在這座城市裡並參觀過貝聿銘早期的建築作品:位於波士頓市中心的波士頓基督教科學中心,是座富有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體,巨大的圓頂整個倒映在廣場一邊清澈的水面上。人們從那裡經過時,看起來與路面平行的水池水位,好像就要溢出來一樣,但只要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原來在水池和路面的中間有個很細的排水口。遠遠望去,建築物似乎立在水面上,走過去的人也像練過水上漂一樣。

 距離基督教科學中心不遠處的漢考克大廈則是波士頓的地標性建築,也是目前波士頓最高的大樓。由10,344塊藍色玻璃幕牆組成的巨大透明體,將旁邊三位一體的古老教堂倒影的格外醒目,據說那是最早的玻璃幕牆建築。

幾何平面破規矩

 坐落在波士頓海邊哥倫比亞角的約翰.肯尼迪圖書館和博物館,成幾何形的平面取代了規規矩矩的方盒子,蛻變出雕塑性的造型,被喜愛它的人們譽為「一曲燈光和大理石,色彩和玻璃,繪畫和雕塑的建築交響樂」,成為美國建築史上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在筆者的眼裡,它更像是一座大寫的紀念碑。將自然融於建築,你感覺到的是一種傳統精神的現代演繹。

 抵達蘇州的時候,天正下著濛濛細雨。我真想像江南女子一樣撐一把油紙傘,聽雨滴打在傘面上的嗒嗒聲。走過拙政園和忠王府,順著一條沿路都是古建築的步行街便來到蘇州博物館。

 面對一片粉牆黛瓦的現代化建築群時,筆者有了眼前一亮的驚歎。黑灰色石材的屋面和牆體邊飾,與白牆相配,清新雅潔,耐人尋味,在現代幾何造型中體現了錯落有致的江南景色。粉牆為「白」,黛瓦為來自屋頂「黑與灰」色的小青瓦。筆者理解了貝聿銘是在追求一種文化的回歸。這種刻意強調蘇州傳統民居的特色,也許是他想告訴世人:在粉牆黛瓦的中國傳統建築系統中,亭台,屏風以及曲折的迴廊,掩映的花木,這些中國人擅長的空間處理方式,與西方的鋼鐵,混凝土和玻璃同樣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走進大門,你會感受到蘇州博物館的氣派。傳統建築中大門的造型元素,被現代材料賦予了嶄新的風格。中央大廳內,屋頂的框架線由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構成,框架內的玻璃和白色天花板互相交錯,像是一幅幾何形繪畫,透過玻璃屋頂,人們能夠看到湛藍的天空和漂浮的白雲。據介紹說在建築構造上,屋面形態的設計突破了中國傳統「大屋頂」在採光方面的束縛,玻璃與開放式鋼結構可以讓日光從屋頂和牆面投入,所以即使是在室內也能感覺高遠通透。東部的現代藝術廳,正在展出當今世界畫壇頂級華人藝術家趙無極的銅版畫和插圖畫作品。這些視角獨特,充滿創意的「抒情抽象派」代表作,為貝聿銘設計的現代藝術廳帶來了濃厚的現代藝術氛圍。

層巒疊嶂罩寫意

 博物館的庭院給了筆者一種美的震撼。北牆下的片石假山,「以壁為紙,以石為繪」,高低錯落排砌,在朦朧的江南煙雨籠罩中層巒疊嶂,營造出一幅寫意的中國山水畫。由直曲小橋,八角涼亭,竹林等組成的創意山水園,既不同於蘇州傳統園林,又不脫離中國人文氣息和神韻。巧妙的借用了忠王府的景,運用水和假山將兩者融為一體,使現代和古建築不相衝突。聽說貝聿銘10歲那年曾在祖父居住的貝家花園(如今的世界文化遺產獅子林)小住。玩耍在園林間時,他便與這座古老的城市有了一種與生俱來的血緣關係。儘管他在蘇州生活的時間並不多,但是從蘇州博物館的設計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處不在的傳統底蘊。神似而非形似的古典園林風格,為人們帶來無限的遐思。

 離開博物館的時候,內容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整個博物館的建築。「不高不大不突出」的博物館,和諧的成為這座擁有二千五百年歷史的古城的一個有機部分。江南比比皆是的斜坡頂,粉牆黛瓦的建築群落,精巧別致的山水園林,將這座現代化建築與周邊環境融會貫通。這是蘇州古城一個標誌性文化建築,也是中國一座彰顯經典文化氣質與鮮明地域特徵的博物館。融合之中,我能細細品味出那種浸潤其中的現代氣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