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長三角:30年改革開放發展最快的地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19]

張顥瀚 江蘇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今年上半年,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分別到長三角調研,9月中央形成《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確立了這一地區在改革開放中的戰略作用。應該說,中央這樣一個意見出台後,將推進這一地區進一步開放,改革也會有更多的相關政策出台,同時長三角也可能會成為全國一體化的重要示範區。

 長三角地區,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活力最強、社會秩序最安定、改革進程最快、成效也最顯著的地區之一。它的發展路徑與珠三角有很大不同,珠三角外貿產業啟動主要是源於國家特殊政策的支持,使它在八、九十年代成為對外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外貿實力也最強。長三角地區則是後來居上,特別是通過自身的體制機制的搞活,而非通過國家的優惠政策,令其成為全國對外貿易實力最強的地區。

長三角得益於改革開放市場化

 為什麼長三角區域發展這麼快?正是得益於改革開放啟動的市場化進程。長三角以前是沿海地區、前線地區,基本沒有什麼大的投資,大型投資主要在東北地區以及內地的三線地區。但在改革開放後,長三角出現了市場化經濟的產物,更重要的是中國工業經濟改革的第一推動力——鄉鎮企業。鄧小平敏銳地看到這種新生事物,及時給予充分肯定,作為鄉鎮企業的發祥地,應該說這是長三角發展的第一推動力。鄉鎮企業與後來的民營企業在長三角地區的發展軌跡,也是改革開放在這一區域的有特色的縮影。

 長三角在80年代初、70年代末,是其市場化競爭的第一階段;到浦東開發開放後,該區域市場化不斷加快,直接推動了國際化。從某種程度上說,國際化就是更深層次、更廣領域的市場化。在這一階段中,長三角由國內市場轉向國際市場;民營經濟也得以快速發展,令長三角「開拓兩個市場、利用兩種資源」的特色得以確立。特別是90年代後期,到21世紀初,國際資本轉移加速,使這一地區進入第三個發展階段,一躍超過珠三角。同時需要注意到,在90年代後期,十五大以後,提出多種經濟形式,包括外資、民營資本、公有經濟共同發展,在中央政策下,長三角私營經濟得到更大發展,成為三足鼎立的重要力量,這應該說是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和改革的第三個階段,也是第三個重要的要素。這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的民營經濟,它是通過自我改革,是在計劃經濟的夾縫中闖出來的。

 競爭同時出現了摩擦,從而也開始關注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原來的計劃經濟就是行政區經濟,各自獨立,當長三角面向國內市場時,它是「兩頭在外」,一是生產在外,二是銷售在外。而在其他地區,全國各地都形成了壁壘,這是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遇到的新問題。長三角內部的矛盾、摩擦逐步顯著,特別是在共同面對國際市場時,長三角各地就成為競爭對手,尤其是以GDP和招商引資量作為政績指標與財政分灶吃飯的體制之下,就為自己的政績與稅收展開了競爭,這種競爭經過了由小到強的過程。

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國際性趨勢

 但在競爭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它客觀上也強化了各地方政府,包括省市縣和開發區,提高管理能力、提高服務意識、優化投資環境,令其實力反而得到加強。在這種競爭之下出現了很好的招商引資理念,如「親商、富商、安商」,再如「一站式服務」、「幾通一平」等。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地方競爭最激烈,不正當競爭行為突出,但卻發展最快的客觀原因之一。當然這也有不利一面,一是加大摩擦,二是很多利益外流,三是產業同構突出等。

 另一推動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原因,即區域經濟一體化是國際性趨勢,促使長三角在競爭與合作中不斷變化競合關係,向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強。首先是理論界的前瞻研究導向與宣傳推動;其次是各相關部門行業的客觀需要與接觸;最關鍵的是三地重要領導的合作與推動。2007年底,蘇浙滬三地最高領導的一體化論壇,把長三角一體化推上了一個新的階段。在最高領導的推動之下,形成了一系列一體化的政策、措施、條例、條款和大家共同認可的規則。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國務院指導意見的發佈,不僅進一步確立了長三角在全國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進一步推進這一地區的改革開放進程,也將加速一體化進程。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