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社區居民柔力球表演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新余市委副書記吳治雲對記者說,當前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之舉是,通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班子建設、社區建設、產業發展和鄉村公共設施建設四位一體,整體推進。
截至到2007年底,新余市新農村建設投入資金1.78億元,試點村完成規劃349個,完成改水360個,改廁360個,新建沼氣114個。新建改建農村公路310公里,實施中低產田改造3萬畝,新開工和續建病險水庫除險加固36座。新建住房10824間,粉刷房屋101.20萬平方米,硬化道路623.27公里,整治排水溝480.21公里,植樹7.78萬株。
其中,渝水區昌坊村就是新余城鄉一體化驕人進程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這個村緊緊依托礦石開採加工、夏布紡織、運輸和農業觀光旅遊四大支柱產業,村級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2004年,拆除村裡的違章建築和危房116間,面積達3400平方米。發動群眾拆除私廁56個,投資10萬多元建起標準化無公害公廁5個、公共垃圾處理場6個。村民們自發捐款86萬元,建起了建築面積為5000平方米的新余市首個村級文化廣場,不僅為村民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而且為村莊增添了可供遊人觀賞的風景。
「要說新余好,好在村莊美,道路寬闊環境好,山美水美人更美。」這是新余農村中流行的順口溜。按照「今天的新村、明天的古村」、「今日的新鎮、明日的古鎮」的要求,新余市還積極推動「百萬樹木進村入戶」和農村新房型推廣工作,不斷提高新農村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