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應城(中)發現大腦內的定向圖譜,獲澳洲神經學會頒首枚榮譽勳章,表揚他對亞太區神經學的貢獻。
【本報訊】(實習記者 鍾愛連)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如何辨別方向的呢?有本港學者首次揭開人腦之謎,發現空間定向的認知原來與生俱來,人類倚靠腦內的「定向圖譜」,識別三維空間。幼童若在發育時期破壞腦內的定向圖譜,有可能引致腦部產生永久性功能喪失,父母當發現子女怕黑應特別注意,及早求醫。
陳應城新發現 促及早求醫
香港大學生理學教授陳應城上月獲澳洲神經科學學會頒授首枚榮譽勳章,表揚他對揭開人類大腦之謎的貢獻。陳應城在長達7年的實驗中,發現大腦內的定向圖譜,引起國際高度關注。三維空間,簡單來說即上下、左右、前後,是人類每天都需要辨別的方向。太空微重或失重的狀態,加上太空的三維空間系統有別於地球,故太空人升空前需接受水底和離心機等的長期訓練,以調節空間感。
陳教授的創新發現令醫學界更了解人體的奧秘,定向圖譜主宰人類對方向的認知。童年是形成定向圖譜的「臨界期」,如果腦部正常運作受撞擊等干擾,會導致圖譜的改變,令定向認知功能永久性受損。兒童的臨界期是3至4歲,陳教授指出,若家長發現兒童出現怕黑、走路時經常有碰撞、不喜歡被抱著作「飛天」動作的話,應及早向家庭醫生查詢,務必在臨界期完結前醫治,否則會對認知功能造成不可彌補的創傷,無法痊癒。
陳應城指出,小朋友怕黑不一定是心理因素,有可能是三維認知系統受創。系統有問題者,在黑暗環境內難以辨別方向,會出現天旋地轉、不知所措、頭暈目眩的徵狀,嚴重的甚至會嘔吐。由於定向圖譜屬創新發現,所以暫時仍未有治療圖譜受創的方法。陳應城期望,將來多作臨床實驗,透過刺激腦部神經,加強短期記憶。
|